涪陵实验中学教育科研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课题研究 > 详细内容
化学教师捕捉与利用学生课堂资源研究
发布时间:2010/4/1  阅读次数:546  字体大小: 【】 【】【
化学教师捕捉与利用学生课堂资源研究
程春艳
摘要: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化学课堂学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问题逐步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重视。但在当前,尽管社会的发展为化学课堂提供了大量的可利用的教学资源,但化学课堂中的学生资源的利用存在着不少的荒废现象。
本文分析了化学课堂学生资源流失的原因,从经验性资源、情感性资源、条件性资源三方面对化学课堂学生资源的捕捉与利用的时机和技巧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化学课堂; 学生资源; 捕捉; 利用
1、化学课堂学生资源研究的目的、意义
  如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课程资源体系,是新课程改革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之一。而我国现在对课程资源的研究仅仅处于刚刚起步,成熟的成果并不多见。至此,课程资源的建设问题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所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
新课程改革主要通过课程实施来实现。而课程实施的范围和水平一方面取决于课程资源的丰富程度,另一方面更取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运用水平,也就是课程资源的适切程度。课堂教学是新课改的主战场,所以通过提高课堂教学的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水平是实现新课程改革的重要途径。
化学课堂中对学生资源的利用是实践新课程改革,优化课堂资源的重要途径。对于国内外来说:化学课程资源都是丰富多彩的,但缺乏的是对于化学课程资源尤其是其中的化学课堂的学生资源的识别、开发和运用的意识与能力。本课题是通过对化学课堂中学生资源的捕捉与利用研究,以推动进一步开发利用化学课程中的学生资源,为教师在开发和利用学生资源提供范例,并为教师开发利用学生资源时提供参考。
2、化学课堂学生资源的界定
化学课堂学生资源:学生资源一般是课堂内表现出的,可被教师利用的,有利于教学的,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等。本文所研究的化学课堂学生资源是指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来源于学生、通过师生互动及生生互动而生成的资源,包括学生出乎教师设计的问题或回答、课堂中突发的事件或学生的特殊表现等;表现形式包括学生的语言、行为和情绪以及有一定课程意义的氛围、环境、信息和机会。
3、化学课堂学生资源荒废的原因
   化学课堂学生资源荒废的具体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同样地,造成化学课堂学生资源荒废的原因也不是单方面的。
3.1认识上的原因
     在化学课堂学生资源的捕捉与利用上,认识上的不全面使教师忽视了课堂上学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教材一直是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的主要资源,所以很多教师常常把课堂教学资源仅仅理解为教科书,教学参考,习题册,指导书等。一提到捕捉和利用课堂教学资源,就想到要订购教材,教参,教学辅助资料等。由于认识上的单一性,没有用发展的,联系的眼光来看待资源,使得在不少人的认识中课堂教学资源总与纸制材料离不开,从而使化学课堂中学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受到很大的制约。3.2管理方面的原因
     学校的管理不善也是造成化学课堂学生资源荒废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课堂教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上,有的中小学管理者采取专制的管理方式,不注意调动教师利用与开发学生课堂资源的积极性,也不给教师在课堂教学资源使用上较大的自由度。总之,中小学领导者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一些不当措施,使得学校内缺乏捕捉与利用化学课堂中的学生资源,交流与分享学生资源使用经验的良好氛围。
3.3教师个人的原因
     化学课堂学生资源的捕捉与利用主要是靠教师来完成的。如果化学教师没有开发更多学生课堂资源的愿望,如果化学教师低估了学生课堂资源的重要性,如果化学教师没有认识到一些隐性的学生课堂资源,那么必然会极大地荒废学生课堂资源。
首先,化学课堂的学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依靠教师本人的积极性,教师有能力,也应该去开发学生课堂资源。其次,有些化学教师尽管认识到存在学生课堂资源,但他们可能会低估学生资源的利用价值。再次,不同的教师对于学生课堂资源的认识也存在很大差异。认识上的不正确,或者说不一致,势必给教师在化学课堂中捕捉与利用学生资源带来困难,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化学课堂上学生资源的荒废。
除了以上提到的原因之外,来自社会环境方面的一些不良影响也从某种程度上造成了化学课堂中学生资源的荒芜。应试倾向的“教育”,社会和学校领导以升学率为主要指标来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等因素,使得不少教师对于开发化学课堂中学生资源有些有心无力
4、教师捕捉与利用学生课堂资源的时机与技巧
4.1化学课堂中学生经验资源的捕捉和利用的时机与技巧
学生的经验资源包括学生拥有的人类的间接经验,学生在生活中获取的直接经验,如学生心智发展状况、知识掌握量、学习方法等、学生经验资源构成学生课程资源的主体,是课程活动的重要基础,任何课程活动都离不开学生的经验资源。化学课堂中学生经验资源开发和利用的主要时机与技巧有如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①在学生提出的问题时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很有可能会在教师意料不到的情况下提出一些“奇怪”的问题,对于这类“问题”,教师如果加以利用,往往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
[案例]
在学习“乙烯的实验室制法”时,当教师正在边演示边讲解时有个学生突然问了一个问题。
生:“老师,酒精的沸点是78.4℃,只要有它存在,反应液的温度就不应超过78.4℃,那又如何以达到反应温度170℃呢?”
这一问题的提出,马上引起全班同学对实验的注意,“是呀,为什么呢?”
这时老师可压根没想过有人会提出这个问题”。
师:这确实是个好问题。不过老师提醒大家先耐心观察实验看有无乙烯生成,如果有乙烯生成说明了什么?
这下同学们观察得比刚才更加仔细,等到实验结束,同学们确认反应温度确实达到了170℃这一事实。
师:今天的课外作业就是查找有关物质沸点的资料,看哪位同学能够解释刚才的问题。
教学过程中,类似的疑惑时有出现,对待学生突如其来的问题,即使不适合在课堂上展开,也不能采取否决的态度,而要鼓励学生课后寻找答案,这样可以提高同学们的注意力及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②在学生犯错误时
在课堂教学中,不少学生在回答或练习时往往会出现错误。如果教师把它们当作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然现象,并在适当的时候针对并利用学生的错误,调整自己的教学,就可能将学生的错误转化为课堂教学资源。
  “例如,学生实验从海带中检出碘,并提取碘。实验中将海带灼烧成灰后,碘以碘离子 形式存在,并配成溶液。在实验时,取溶液少量先用氯水氧化,再用淀粉溶液检验生成的单质碘,结果南边靠窗的一排同学用淀粉溶液检验时都未看到蓝色出现,也提取不到碘,亦即实验不成功;而靠北的同学实验现象非常明显。下面同学开始议论纷纷起来,这时老师顺势让学生讨论寻找实验失败的原因。”[4]同学们经过反复思考,终于得出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南边的同学都不成功?是不是药品的问题?再次经实验检验,发现淀粉没问题,而是氯水存在问题。因为南边的太阳光强烈,使氯水几乎变成了盐酸,因此实验不成功。
学生的错误往往会激起学生更大的兴趣,所以在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应抓住这一学生资源,让学生带着疑问教学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③在教师无意出现的错误时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时也会无意识地出现一些错误。这些错误在许多情况下,可以更好的激发出学生资源,可以作为课堂教学资源加以利用。
不久前去听一位老师的课,他特意腾出一节课给学生做趣味实验,以激发学生更多的学习热情。其中一个实验是将一块棉质的手帕在乙醚溶液里浸泡,然后取出来放在酒精灯上点燃。本来因为乙醚的着火点低,手帕上会有火焰燃烧,但手帕本身却烧不着。结果实验时,手帕竟然也燃烧起来。老师自己也愣了一下,不过她很快用轻快的口吻说:“按理论上,帕子本身应该不着火,但是现在它着火,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我们一起来通过实验来找找原因。”这时学生的激情都被调动起来,大家都在思考,并密切地关注着每一步实验的进行。最后经过一步步实验,最终才确定是乙醚浓度的影响。
④在教师有意制造的错误时
就教师本身而言,也可以通过有意识制造“错误”,从而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出学生资源,从而创造一些课堂教学资源。
在做氢气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老师之前让学生先不看课本,注意观察实验的现象,边实验边提问火焰的颜色,同学们有些说是黄色,有些说是蓝色。老师又拿了一张白纸当底版,说到:“这时我们观察到的是黄色。”这时有同学在下面反驳:“老师,不对,课本上说是蓝色。”接着老师让同学们自己思考为什么课本上说的是蓝色而我们看到的是黄色呢。同学们经过思考,讨论,最后终于得出结论:导氢气的玻璃管中含有钠元素,由于钠元素的焰色反应为黄色,所以我们才会看到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火焰为黄色。最后教师总结:我们看事物不能只看表面,要学会去透过现象看本质。
4.2学生情感性资源的捕捉和利用的时机与技巧
“情感是人体对客观事物和对象所持的态度体验,它的产生是以客观事物和对象是否满足人的需要为中介的。”[6]
现代的教学活动是建立在丰富多彩的师生交往活动的基础上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形成和谐的、民主的师生关系,是学生情感性资源的捕捉与利用的不可缺少的因素。“其中爱、理解、尊重和信赖学生是形成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的主要因素,”也是情感性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技巧。
[个例]支教的时候,我所带的班有位叫顺成的同学,父母在他幼年时离异。由于家庭的原因,该同学平时给人感觉就是吊儿郎当的,经常出现在网吧,有时甚至通宵达旦,学习成绩一直不理想。我平时比较注意他,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这学生其实人品还不错,很尊重老师,和同学相处也很好,并且人挺聪明的。所以我决定深入了解他!在与他深入交谈后发现,在他潜意识中仍有一种求学的愿望。我惊喜自己的发现,经常鼓励他,提问他问答问题,并加以赞赏。经过几个星期的努力,他有了很大的改观,上课比以前更认真了,课后主动来问问题。有一次,他来找我,说他想考大学,该怎么做。我就抓住机会因势利导地帮他分析,肯定他的优点,大胆的鼓励他。直到我支教结束时,他的成绩有了质的飞跃,尤其是化学。
支教期间我感受到,在教育过程中,师生间的关系对于学生尤为重要,教师只有爱、理解、尊重和信赖学生,才能深入他们的内心世界,及时的发现问题。可见,教师对学生情感性资源的利用,对开发学生智力,转化学生的思想,塑造学生的灵魂是有极大的鼓励和感染作用。
4.3学生条件性资源的捕捉和利用的时机与技巧
“财物资源属于条件性资源,条件性资源主要是社会、学校、提供的,但学生也可以提供一些财物性资源。”如在化学课堂中可以组织建立学生图书角,供学生交流各自拥有的图书资料;开展学生间的互帮互助,如在座位安排上可按互补的原则来促进学生的共同发展等来利用这些资源。在一些条件性资源不足的偏远地区学校,这种学生提供的课程资源显得更为重要。
具体措施有:(1)学校可组织较高年级的学生将自己用过的,并且现在不用的资料给低年级的学生用,这样既可以节约,更重要的事通过高年级资料上的“斑斑”纪录,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把握知识。(2)在排座位时可按互补的原则,这样对成绩差的学生有榜样的作用,而对成绩好的同学有一种警示的作用。这些小措施可以促进学生条件性资源的利用。(在这里案例很不好写,所以我用具体措施代替)
       学生资源的捕捉和合理利用,显然会对教学效果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化学教师应充分钻研教学方法和技巧,以便更为有效的开发和利用学生的课堂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林存华.《透视课堂教学资源的荒废现——以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为例》 华东师范大学[C].
2.毕华林主编.化学新课程理念与实施.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7.
3.刘旭东等著.校本课程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
4.高剑南,王祖浩主编.化学教育展望.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5.毕华林等编著.化学新教材开发与使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6.范兆雄著.课程资源概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12.
7.郑益哈.在教学过程中开发化学课程资源[C].
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9.钟启泉.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
10.林建成.化学课堂教学中把握最佳的教的时机[C].2005.
11.黄悦峰.关于中学化学教学中情感教育问题的研究[C].2004,9.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重庆市涪陵实验中学校  
电话:023-72861300  地址:重庆市涪陵区兴华西路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