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市涪陵实验中学校
- 电话:023-72861300 地址:重庆市涪陵区兴华西路2号
“提高中学生合唱能力的途径、方法研究”
课题研究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的发展,现代社会对人才的标准和要求已经从以前的只看考试成绩进步到不仅看成绩,还要看做为一个“社会的人”的综合素质。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表现与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人类的第二语言。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形态和载体,音乐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素质和能力。
音乐与生活具有广泛、密切的联系,对人的全面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尤其在当今科学技术和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音乐教育在促进人的发展和推动社会进步方面,更加显示出它所具有的独特的功能和作用。
合唱是音乐表演的一种常见形式。是人类音乐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对学业繁重的中学生(特别是高中生)来说,合唱无疑是一种最方便、最行之有效的提高艺术素养的艺术形式。主要在于:
(一)、合唱便于施行,易于接受。由于合唱是声乐艺术,合唱队员的乐器就是自己的嗓子,只要有简单的条件,随时都可以进行排练;音乐的旋律、节奏、和声均是由人声来表达,故对音乐的感情表现比乐器更为直接,加上大部分合唱都有歌词,是很容易被人接受的。另外,合唱队的人数伸缩性大,适应性强,易于推广。
(二)、合唱有利于培养和发展音乐素养。由于合唱时多声部音乐,其中每个声部都要接触到音乐的旋律、和声,这对于训练音乐的基本能力如:音准、节奏有很大的帮助;另外,合唱队员在演唱时,不但要演唱自己的声部,还要积极调整自己声部的音量、音色来兼顾其他声部以适应整体。因此,参加合唱训练对于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平衡能力、协调能力和控制能力,以及通过对各种音乐风格、作家、作品的了解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感都有极大的好处。同时,对培养合唱队员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也有特殊的功用。
(三)、参加合唱既是音乐欣赏,又是音乐创造。古今中外大量的、各种风格和形式的合唱作品,是人类音乐文化的结晶,他们的形式美、类容美要通过演唱才能反映出来。在排练和演出的过程中,合唱队员们要运用一系列的知识去解决大量的艺术和技术上的问题,在理解音乐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在这一过程中,队员们必然受到音乐整体的熏陶,这种深入音乐内部的音乐“欣赏”与作为听众的欣赏是完全不同的。在表演的过程中,演员们由于受到台上台下演出气氛的影响,感情的起伏也较为剧烈,在这样激动人心的环境中,演员的身、心都受到了很大的锻炼,心灵的境界常常和音乐一起得到了升华。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进入20世纪,合唱在欧洲依然受到欢迎.各地的合唱节如雨后春笋般地不断展开,许多国家有专门培养合唱指挥与理论创作等人才的合唱艺术院校,为提高欧洲现代合唱艺术水平奠定了重要基础,并先后涌现出许多经典的合唱作品与优秀合唱团。如英国无伴奏合唱团——希利雅德合唱团,男声合唱团——国王歌手合唱团,基督教会大教堂合唱团,国王学院合唱团等优秀合唱团。在东欧斯拉夫民族的原社会主义国家里,宗教内容的合唱作品曾受到严格限制。但由于合唱艺术在这些国家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合唱艺术风格也相对比较稳定。因此,涌现出不少优秀的合唱团和经典的大型合唱作品。例如保加利亚现代女子合唱团不仅在国内是富有声望的音乐团体,而且在世界上也拥有无数的乐迷,该合唱团非常注重将传统音乐、民族音乐、西方音乐结合起来,其发声方法是建立在传统声乐的基础上,熟练地运用各种不同的音色和技巧,完美地表现不同时期、不同民族和不同流派的合唱作品。保加利亚现代女子合唱团的创新实践.对于现代合唱艺术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在美国的大学校园里,大学生参加合唱活动非常踊跃,在一所大学里成立许多个有自己特色的合唱团是非常普遍。如专门演唱民歌作品、古典作品、现代作品等特色的合唱团。这些大学生业余合唱团的成员普遍有较高的音乐修养和很强的视谱能力,学校也基本能够为这些学生合唱团提供设备完好的排练厅,音像资料馆及丰富的文献资料等硬件。“二战”结束后,亚洲的日本在国内物质条件极其匮乏的情况下,政府明智地开展合唱艺术教育。在政府,各地教育委员会的财政资助及广播公司,其他企业实体提供的赞助下,在专业指挥的参与组织和指导下,相继成立了许多业余合唱团,并设立专门的机构来指导如何开展合唱艺术活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日本的业余合唱活动开展得相当活跃,尤其是在童声合唱艺术教育方面特别受到重视。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我们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与艺术交流日愈频繁。在马革顺、严良堃、秋里、杨鸿年、瞿希贤、朱践耳、晨耕、陆在易、田丰等合唱指挥家、作曲家及一批有识之士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相继涌现出中国少年合唱团,内蒙古青年合唱团、新疆师大音乐学院青年合唱团、天津南开大学青年合唱团及香港叶氏儿童合唱团等优秀合唱团,多次获得国际重大合唱比赛大奖。其中,中国少年合唱团和香港叶氏童声合唱团,深受社会各界及家长的重视与支持,并以精湛的演唱技巧和民族化风格等特色着称。他们常应邀前往许多国家和地区举行专场合唱音乐会,受到国内外专家的好评与乐迷的推崇,为我国在国际合唱艺术领域里赢得了崇高的声誉。现代合唱艺术的主要流派在现代合唱艺术的流派中,主要有先锋派和复古派(也称之为新古典主义)等流派。先锋派在合唱艺术上的观点是“挖掘和探索一切人声表现的可能性”。它除了声带所能表现的歌唱外,包括吹1:2哨,敲牙齿,打哆嗦,拍手跺脚,气声怪声,耳语和喊叫声,挤眉弄眼,说悄悄话等表演,表情动作,都被充分的利用起来。先锋派冲破了传统合唱艺术的演唱手段,甚至发展到无奇不有的境界。如菲律宾马尼拉大学牧歌合唱团在演唱的合唱曲《山民的祭礼》——山民之歌中,合唱团在演唱中敲锣打鼓,以及采用各种方法,如拍手、跺脚、笑声等来制造出一片嘈杂的特殊音响效果,形象地展现菲律宾山民举行祭拜仪式的热闹场景和富有地方特色的风俗画卷。先锋派的创作技法也运用到了民歌改编的合唱曲中,例如俄罗斯国家合唱团演唱的合唱作品《帚》,是一首专耍嘴皮的合唱曲,曲作者在该作品中,充分地发挥每个合唱队员嘴皮摩擦所发出的特殊音响效果及惊人的速度变化等艺术手段,生动地表现了普希金《五月之夜》中“什么坏事都干的扫帚星,把天上的星星都扫走了” 的有趣情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乐坛涌现出一批如罗忠镕、谭盾、叶小纲、郭文景等现代作曲家。作为当代中国音乐界的佼佼者及现代音乐的领军人物,他们学习和吸收西方各流派的现代创作技法,创作出部分难得的优秀合唱作品。例如:以古代题材创作的大型管弦乐与混声合唱作品《蜀道难》(唐李白词,郭文景曲)和大型民族乐队与混声合唱作品《白石道人词意组曲》(宋姜白石词,关乃中曲),以及交响合唱作品《绿色的呼唤》(李元宏,廖增利词,韩兰魁作曲)等作品都格外地引人注目,并获得好评.总而言之,现代合唱作品只要恰到好处地运用当代合唱艺术的新技法去表现作品的内容,同样能够达到非常好的艺术效果。而反对寻找新鲜表现手法及反对艺术创作混乱的复古派则持相左观点。在复古派的合唱作品中,它们与古典传统的音乐风格有某方面的联系。如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在合唱创作方面做出重要贡献的既反对浪漫主义又反对印象主义的法兰西“六人团”成员奥涅格(1892--1955)创作的清唱剧《大卫王》(1921),普郎克(1899--1963)创作的清唱剧《弥撒曲》(1935),米约(1892--1974)创作的清唱剧《创世纪》(1923),以及“六人团”中最年轻的成员奥里克(1899--1983)创作的大合唱《不幸的法兰西》,还有在这一集团之外具有代表意义的亨德米特(1895--1963)作的《果园》和杰克米科特创作的清唱剧《主的诞生》等作品,都受到格里高里圣咏和17世纪复调作品的强烈影响。在他们的合唱作品中,都充分地体现了复古派所极力主张,并要求恢复旋律、织体、曲式清晰等传统的音乐创作技法,复古派的作曲家们都试图想把17世纪的巴洛克音乐风格融合到现代音乐的创作中。
三、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本课题的“合唱能力”是指合唱队员在演唱中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声音,使得各声部协调均衡、音色统一中富于色彩变化,能很好的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和意境,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主要内容
研究目标:通过合唱的手段培养中学生的歌曲演唱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开拓艺术视野,提高人文素养,培养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和树立健康向上的文化品位观。
研究内容:(一)探究提高中学生合唱能力的途径。
(二)探究提高中学生合唱能力的方法。
五、课题研究对象、方法
研究对象:涪陵实验中学校全体学生
研究方法:实践研究法、文献研究法等
六、研究的思路、原则及措施
(一)研究思路:
基本思路:以课堂教学为主,第二课堂为辅,与德育活动开展相结合。
具体思路:
1、每天上午大课间时间和下午的课外活动时间为全校统一欣赏歌时间,选择大量的优秀音乐作品(主要是合唱作品),由学校广播室统一播放,一营造浓烈的艺术氛围。
2、开展“班班有歌声”活动。每天下午6:00—6:20为全校统一歌唱时间,由一位音乐教师广播教唱一首歌曲,同时辅以简单的歌唱知识和技巧的讲解。其后每周歌曲轮换,由年级文娱部负责派各班文娱委员交叉检查各班的学习情况并做好记录,检查情况纳入班级的常规考核。
3、精心编选每期必唱歌曲,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和内容,每期安排两个学月的合唱欣赏和训练课。
4、各班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组织人数不等的班级合唱队,并定期开展训练,由音乐老师不定期的进行辅导和检查、监督。
5、在班级合唱队的基础上,组织年级合唱队和学校合唱队,由音乐老师分年级负责组织定期排练。
6、学校每期组织一至二次班级合唱比赛,一次合唱排练成果展示,条件成熟的话,可邀请兄弟学校的合唱队及社会上的其他合唱团队进行交流展示。
(二)研究原则:
以人为本的原则、面向全体的原则、因材施教的原则
(三)研究措施:
1、准备阶段:2009年9——2010年1月。开展“班班有歌声”活动,并进行广泛的宣传和动员,营造良好的氛围。
2、初步实施阶段:2010年2月——2010年8月。组建班级合唱队,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竞赛活动的开展,探寻班级合唱队培养模式。
3、深入开展阶段:2010年9月——2011年1月。组建年级合唱队和学校合唱队,积极参与大量的公益演出活动,提升合唱队艺术品位,逐步从学校走向社会。
4、总结和持续开展阶段:2011年2——2011年6月 ,收集整理活动图片和影像资料,形成研究报告;总结前面几个阶段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继续开展合唱训练,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
七、研究的基础条件
(一)学校重视教育科研工作。学校很早就提出并实施“科研兴校”战略。连续多年向教师大力推荐现代教育教学经验。学校在内部职称评定条例中,对各级职称的基本条件都有教科研方面的明确要求。学校的重视,为课题研究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课题研究组成员有丰富的课题研究经验。参加课题研究的成员多数为中学高级教师,有过硬的教学基本功,在多次市区级比赛中获奖。多数成员曾经参加过国家级、市区级课题研究,具有研究课题的能力。
(三)学校研究资料丰富。图书馆藏书非常丰富,其中教育教学研究报刊30余种。为课题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物质保障。
参与本课题研究的人员,都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有充沛的精力和积极参与课题研究的热情,具有较强的专业素养和研究能力。
八、主要参考文献
[1]马革顺. 合唱指挥文集. 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2]徐瑞琪. 合唱指挥学习班讲义. 广州. 2007.
[3]苗向阳. 合唱与指挥. 广州:花城出版社,2001.
[4]张建萍.漫谈学校艺术教育研究.http://www. lesun.org/edu/article/2004-12/9421.htm
[5]河南省新密市教育体育局课题组.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管理机制研究报告.http://www.xmedu.net.cn/interseaCMS/ cmsManager/ewebeditor/uploadfile/20070319111717833.doc
[6]实验性艺术教育的实施途径.中国论文下载中心.http://www.studa.net/gaodeng/090106/13433525-2.html
[7] 胡志立.现代合唱艺术的若干流派与主要特征.世纪期刊.ttp://www.verylib.com/QiKan/66168Y/200403/214155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