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高中数学美育实践与研究”开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伟大的数学家罗素说:“数学不但拥有真,而且拥有非凡的美——一种像雕塑那样冷峻而严肃的美,一种不具有绘画和音乐那样富丽堂皇的装饰美,然而又是极具纯净的美,唯有伟大的艺术才是具有这样严格的完美。”然而,数学是大多数高中学生感到学习困难的学科,学生的成绩两极分化也十分严重。造成这种现象固然是由于数学本身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但更重要的原因是教师的教法不当: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把充满美感、生机勃勃的数学变成了枯燥无味的公式、结论和习题的堆积,以致使学生对数学失去了兴趣甚至产生了反感。那么作为素质教育主阵地的课堂教学,如何重拾数学在高中教学中失落了的美,引导学生变“厌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重新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呢?这个问题已经变成了一个摆在所有数学老师面前的急待解决的课题。
纵观当前的教育形式,举国上下正在全力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已经成为教育者神圣而又艰巨的使命。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已提出了数学教育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而人文精神正好体现了数学的真、善、美。因此,高中数学美育的研究已经成为高中数学素质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它的研究对推动高中素质教育改革具有重大的意义。
本课题以数学美对高中数学教学的影响为引线,以高2010级学生为观察样本,运用课堂教学、观察、统计、访问等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研究如何充分挖掘教材的审美因素,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展示数学美的内容和本质特征,把抽象的数学美展现在学生面前,渗透在学生的心灵中,从而培养学生树立数学审美观,陶冶情操,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不仅学会发现、感悟、欣赏数学知识本身所具有的美,而且学会用审美的眼光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创造生活。
我们认为,“新课标下高中数学美育教学实践与研究”这一课题适应了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社会发展对素质教育的呼唤,对全面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水平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近几年各地的杂志也刊登了一些有关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美的一些文章,它们指出了数学美的表现形式以及数学美的功能,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尚待研究与解决,例如怎样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系统地实施数学美育,如何建构数学美育的课堂教学模式等。因此,有必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美的方法。
(三)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数学美育主要是指学生对具体的数学美的形式能产生美感的学习心理状态,以及针对这种能产生美感的学习心理状态而设计的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的教学过程模式。
(四)研究的目标、主要内容:
1、研究目标
本课题着眼于教师在教学中渗透数学美,学生在学习中感悟数学美,进而带领学生进入数学美的乐园,使他们产生审美的愉悦和学习数学的兴趣,最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2、主要内容
(1)总结出在高中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美的方式、方法、途径。
(2)建立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数学美、渗透数学美的模式。
(3)编写出与高中数学教材同步美育研究成果资料。
(五)研究对象、方法:
1、研究对象:涪陵实验中学高2012级全体学生
2、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
(六)研究思路、原则及措施:
1、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教师外出学习,相互交流,借鉴创新,从而提炼观点,总结方法。
2、通过对教材的研究开发,形成与教材同步的美育欣赏材料。
3、以优质课、公开课、研究课、示范课、专题讲座等形式,组织教师结合高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情感体验,探索教学中渗透数学美的方式、方法、途径,形成实验中学的美育教案集、美育论文集等。
4、以学生活动为载体,通过问卷调查、体验交流、小论文比赛等形式,反馈学生在学习中对数学美的体会及感悟,收集学生学习的效果。
(七)重要观点:
1、数学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美,是与诗歌、雕塑、绘画等并列的美学构架。
2、寓美于教,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3、以美启真,以美启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让学生学会在数学学习中随时随地发现美,欣赏美,感悟美,进而创造美。
(八)研究的基础条件:
1、学校重视教育科研工作。学校很早就提出并实施“科研兴校”战略。连续多年向教师大力推荐现代教育教学经验。学校在内部职称评定条例中,对各级职称的基本条件都有教科研方面的明确要求。学校的重视,为课题研究提供了组织保障。
2、课题研究组成员有丰富的课题研究经验。课题负责人赵立同志系涪陵区青年骨干教师。长期参加课题研究。2000年、2003年分别参加《利用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研究》、《中学数学实施素质教育途径和方法研究》课题的研究,两个课题均已结题。论文《数学思维的共性与个性》发表在省级刊物上,有多篇论文获省级、区级奖。课题研究的组要成员杜容同志系涪陵区科技拔尖人才,涪陵区数学学科带头人。曾参加涪陵区教科所组织的课题《启导•活动教学法》,现已结题,是该课题的主研人员。有多篇论文获省级、区级奖,论文《数学思维的共性与个性》发表在省级刊物上,参加重庆市高中优质课大赛获一等奖。
3、学校研究资料丰富。图书馆藏书非常丰富,其中教育教学研究报刊30余种。为课题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物质保障。
(九)主要参考文献:
1.林少安 《深化数学美的探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福建省南安弟一中学
2.宋晴 《快乐数学,唯美数学》
3.张士充 《数学美学和数学美育》
4.郝学锋《数学美学原理》 江苏省如臬市技工学校
5.吴振奎 《数学中的美—数学美学初探》天津教育出版社1997年8月第一版
6.杜卫 《美育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7月第一版
7.张大均 《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年7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