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市涪陵实验中学校
- 电话:023-72861300 地址:重庆市涪陵区兴华西路2号
浅论对激情教学的认识和实践
刘 莉
课堂教学是实施索质教育的主阵地。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语文素质和
思想素质,而目前的课堂教学存在着种种不尽人意的现象,最突出表现在教师一言堂,课
堂气氛死气沉沉。究其原因,是因为教师不能投入情感进入角色,只为应试教育服务,也
不能面向全体学生,活跃在课堂上的只是少数语文成绩好的学生,大多数学生只是充当“听众”的角色,有些课堂教学学生参与面低下,甚至不足班级人数的四分之一。长此以往,学生对语文不感兴趣,被动学习,更无从谈起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课堂教学必须改革,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致力于刨造一种适合每个学生的语文课堂教学,而不是挑选适合我们这种教学的学生。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语文老师必须进行激情教学,让语文课激情飞扬。
所谓激情教学,就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激起学生高昂的学习情绪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以及积极、健康向上的思想感情。从师生关系来看有利于建立民主、平等、融洽的关系;从心理因素来看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从能力发展来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因此,它对优化课堂心理环境,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就我看来,激情教学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必要前提:情感沟通,营造良好师生状态。
教育家苏霍姆斯基说:“师生之间的心灵交往的和谐境界是教育技巧的顶峰。”实践中,我注重营造不变师生状态和调节控制可变的师生状态来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发挥学生学
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1.营造不变的师生状态。
教育教学实践中,我利用自己一颗爱心去尊重、关心、信任、期待、包容学生,增加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例如。对离异子女、患病学生慈母般的细心体贴,能使他们感受到亲情、
真情;对差生的耐心开导,能使他们感到有成功的希望,对行为偏差生的尊重使他们感到人格的珍贵。教师对学生的点滴细心之处在学生内心深处留下了永恒的回忆。这样,学生对教师就有信任感,教师对学生就有吸引力。入非草木,孰能无情?当这种情感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产生情感的迁移。因为信任教师,进而爱他所教的学科。当教师走进课堂,学生会用会心的微笑迎接你,期待着你的课。
2.调节控制可变的师生状态。
(1)课前气氛渲染。
上课前我总是提前两三分钟进课堂。问问他们上次语文课有什么不懂,这节语文课有没有准备充分,也谈谈自已看到的一本好书.推荐同学们喜爱的课外读物等,甚至还跟他们拉拉家常。我用亲切的目光。微笑的表情渲染气氛。这样消除师生、生生间的距离感,学生会很快进入角色。
(2)民主的教学风格。
课堂教学中,保持民主的教学风格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我经常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甚至希望学生问倒老师,我珍惜学生提的问题,舍得花时间解开他们的疑团。比如讲授《孔雀东南飞》这一课,当讲到“刘兰芝与焦仲卿两人同赴黄泉,一人举身赴清池,一人自挂东南枝”时,一个学生问到“为什么两人要选择死亡,他们怎么不走另一条路,比如私奔。”听到学生的问题,我首先肯定他有思想,然后让全班同学都来动脑筋想想,文中的男女主人公除了死亡以外是否还有其他的路可走,同学们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大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最后一致得出的结论是:没有其他路可走。因为当时的封建礼教和封建家长制根深蒂固,男女主人公的思想还没先进到可以冲破一切束缚在一起,所以他们选择死亡,是对封建礼教的最大控诉。学生通过讨论,对文章的主题有了更深的理解。
实践中,师生的心理距离贴近了,教师的一个手势,一个眼神都会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一个亲切的微笑,一句鼓励的话都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有效手段:想方设法,激起学生学习情趣。
布罗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在教学实践中,我从实际出发,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趣材”、“趣法”来激起学生学习的情趣。
1.以需激情。
让学生了解、明自学习的目标是激发学习情趣的一种方法。教学中我在每个学期一开学就把全册教材的目标要求就明确告诉学生,要求他们达到怎样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和习惯;同时明确好单元,甚至每堂课的教学目标任务。一堂课结束,让学生来说说学到什么,我又总结了学生学会什么,学到多少。对于没有达标的学生,则运用他们焦虑的心理重新补习。这样课课过关,每单元都落到实处后,学生的学习兴趣后劲就能保障,使学生经常保持一种“我要学”的心理状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求知活动。
2.以疑激情。
心理学研究表明:好奇是孩子的天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我从创设问题情境人手,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调动学生情绪。如在学习《装在套子里的人》这一课时,我告诉学生们:在19世纪俄国一个小城镇的一所学校里,一个希腊文教师死掉了,到底他是怎么死的,是自杀还是他杀,这需要同学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做一回侦探,来查明事件的真相。这个问题的设置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他们积极参加讨论,大胆表述自己的看法。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善于创设情境,把握住学生竭望解开疑团的心理状态,就能较快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3.以读激情。
朗读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在反复吟诵中,能使情感“活化”。朗读的形式很多。可以全班齐读,可以分小组读,分男女同学读,也可以一两个同学领读。其中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最能把课文所蕴含的爱憎感情直接传递给学生,从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所以在教学每篇课文时,我都会进行范读,范读时注意把握准文章的基调,用渴望、高兴、紧张、激动、心痛的语气来表现不同的内容不同的情感。通过抑扬顿挫的朗读,起伏变化的感情,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入课文所创设的情感氛围之中,顿时,学生情感波澜涌现,强烈的求知欲望水到渠成。
4.以新激情。
新异的刺激物能引起学生的兴奋和兴趣,唤起他们的注意。如学《南州六月荔枝丹》一课时,我带了一口袋新鲜荔枝到教室,学生们兴奋不已。我给每一桌的同学发一颗,让他们随着课文的说明顺序研究荔枝的内外构造。大家一致觉得有了实物,能更直观地把握文章作者的写作顺序和方法,效果很好。
又如导人新课时,也不能长期使用单一方法,即使是再好的方法,学生也会索然无味,甚至会引起厌恶、反感的心理状态。而我们的教材内容的丰富多样为教师创造了挖掘“趣材”、“趣法”取之不竭的源泉。
(三)有效维持:合作交往,鼓励学生全面参与。
教学中,我注重学生全员合作交往、立体式合作交往。从每个学生的基础水平和个性差异出发,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拥有同等的参与学习的机会,从不同程度上获得发展,使得激情教学得到有效维持。
如学习《灯下漫笔》一课时,我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概括文章主旨的知识提出不同的学习方法:有的用摘录法;有的用段意合并法;有的用抓要点等。于是,我就放开形式,引导学生根据学习意愿组成合作伙伴开展学习。课堂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由组长带领大家按照不同的方法概括文章主旨,教师巡视点拨,及时纠错,结果殊途同归。再如作文练习中与同学交友组合进行习作互评、互改能有效提高效率。组内合作、组间竞争、各显神通、情趣激昂、主动参与、积极探索的气氛十分浓厚。
在实践中,我发现通过各种合作交往的学习,能使学生在课堂上集思广益。展示个性,既培养了他们团结合作的品格,又激发了互相竞争的精神。总之,教师通过优化合作交往的
学习。来适度调节课堂教学节奏,使学生思维、情绪有张有驰,始终充满学习的愿望、热情,从而使激情教学过程得以有效维持。
(四)不断深化:发展个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激情教学的方式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它的根本点在于学生个性发展创新,就是对学生的智能开发,对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的开发。它是以素质教育为理论基础,也是素质教育必然的价值取向.而激情教学营造的师生状态、学习兴趣、合作交往、主动参与氛围为培养学生个性,孕育学生创造性提供了可能,从而不断深化教学目的。因此,我在教学中不过分
强调学生的思维方式、观点与教师完全吻合,鼓励学生能联系生活经验、已有知识突破老师的思维网络。
通过实践,学生对上语文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调查。有80%的学生认为最喜欢上语文课,15%的学生乐于上语文课,只有5%的学生表示一般,没有学生厌恶上语文课。上课
时,他们情绪高昂,精神振奋,思维活跃,发言踊跃。对于课外读物很感兴趣,经常到图书馆阅览,学生习作多次获奖发表。
激情教学优化了课堂心理环境,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减轻了教师、学生的负担。教师有更多时间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学生有更多时间参加活动。相信只要能让语文课激情飞扬,学生的语文学习定能取得明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