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实验中学教育科研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详细内容
关于高三物理复习的一些体会
发布时间:2010/6/16  阅读次数:1099  字体大小: 【】 【】【
  

关于高三物理复习的一些体会

耿云志

高中物理,被学生喻为高中最难的科目,有些学生甚至是因为物理而改学文科。所以高三物理的复习任务就显得艰难并富有挑战。虽然我从事高三物理教学还是第一次,谈不上成功的经验,仅有一些体会总结如下,供同仁们批评指正:

一、                   循序渐进,夯实基础

真研究考纲,制定出第一轮的复习计划,重在主干知识和基础知识的掌握,忌求快求难求偏,忌搞题海战术。第一轮复习是将高中主干知识进行全面梳理,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只有在第一轮复习中夯实了基础,才能很好的将它们综合运用起来。

高考对能力的考核要求首项便是理解能力。只有对所学基础知识都能深刻理解,才谈得上运用它们进行推理、分析,去解决更复杂的问题。例如,对交流电的有效值,如果以为最大值的 倍就是有效值,那么,对这一物理概念就没有理解。因为这只是对特定交流电的一个数量关系,不适用于所有交变电流的情况。必须从有效值定义本身去理解,并能运用它计算出不同情况中交流电的有效值,才达到理解的效果。又如,静电场中的导体在到达静电平衡时,其内部场强为零。如果对此结论误以为导体内部没有电场,则对这个物理规律也就没有深刻理解。务必通过仔细分析,明确在导体的内部既有外界电荷产生的电场E1,又有感应电荷产生的电场E2,它们的矢量和为零;同理,外界电荷的电场和感应电荷的电场迭加的结果,则使导体各处电势都相等。能这样来理解这个物理规律,并应用它去解决问题。怎样才能做到深刻理解基础知识?我个人认为必须安排学生坚持循序渐进这个原则。任何贪多、求快的复习安排,或以解题来带知识的速成复习方法,都只能食而不化。如此下去,学生对所复习的知识仍然是一知半解,不深不透,不可能达到正确理解的目的。循序渐进是按课文的章节顺序,稳扎稳打。具体说,可按以下几项来操作:1、对每节课文坚持认真阅读,及时消化,理出要点;2、独立完成相应的巩固作业,检查自己对所涉及的概念及规律的理解程度;3、每章结束,可借助一些参考书搞一次单元小结,理一理本章知识线索;4、每逢大型考试,可再将知识回头联系,所谓温故知新。以上各项如能持之以恒,则学生一定能夯实基础知识。

二、正确处理知识的全面性和重点的关系。

我认为,总复习必须按照教学大纲扫描全部的知识。在这上面千万不能心存侥幸,搞什么猜题押宝,随意舍弃或疏忽自认为不重要的、不会考的知识。尤其在时间有限的复习课上,老师一般很难详细述及所有内容,因此,对于面上一些篇幅属于识记性质的知识,需要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加以弥补,以免形成知识的缺漏。这就是正确处理全面知识的意思。但在物理学科全部知识中,毕竟也有主次之分,所以还得在复习中注意突出重点。例如就力学部分而言,力和运动学知识可视为力学的准备知识,而牛顿定律、动量守恒定律、动能定理、功和能的关系、机械能守恒定律则是整个力学框架的重要支柱。对这些重点内容,复习时务必追求讲实、练足,以求突破性进展。所以,讲课时要特别要求学生注意听老师的总结及分析解剖;消化时力求深刻理解它们的内涵。同时找些例题帮助学生熟悉它们的应用;练习则需要有一定的反复以求熟练掌握。只有正确处理好面和点的关系,才可能达到既拣芝麻又抱西瓜的最终目的。

三、规范地做好各项练习在总复习中是举足轻重的一环。

要想通过练习达到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力求规范地解题是应该遵循的一个原则。具体说务求做到两条:1、要规范地使用物理规律。不少同学常从生活经验角度去解物理题,比如用动能定理时习惯从功、能的数值上加加减减来得到结果,而不问列式的物理意义。这种不规范的混乱的思维方式,只能使认知水平停滞在生活经验的层次上,正是复习中一大障碍。物理学自有其本身固有的思维规律和研究方法。像动能定理的应用,首先要求弄清所研究的过程及研究对象在此过程中的受力情况,然后区别各力做功的正、负,再搞清过程的初态和终态,最后按外力做功的代数和等于动能增量列出方程或方程组,这之后的代数运算便很容易了。如果在平时练习中始终能坚持这样规范地使用物理定律、定理,时间久了必然会加深对规律的理解,能力一定会上升到新的层次。2、要将题做完整。我接触过一些学生,做练习浮而不实,列出几个物理方程便丢手不做或整理到代数式而懒于代入数值运算等,都不肯将题解到底。他们之中不乏最后失败的实例,均因为他们没有从日常的练习中得到收益。许多物理题,粗一看解题方向似乎很明显,仔细一解才发现里边隐含着重要的变化及关键之处。再说,一个完整的解题要有严密的逻辑过程;要有简明扼要的文字表述;有单位的处理;有数字的运算……所有这些,无不涉及基础知识及个人的素养和能力,都是要通过训练来加以提高改进的。那种蜻蜓点水式的解题,不可能在这些方面得到不断启发和训练,题解得再多,然而水平提高不快、工作不实,最后必定导致复习工作的低效率。

四、通过专题复习,提高综合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高三复习的后阶段,在基础知识的认知基本到位的前提下,可考虑搞一些专题性质的复习。采用归类、对比的方法,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并提高自己综合分析以及处理的能力。拿物理图象来说吧,有关这方面的知识,原来散见于力学、热学、电学等章节,初学时一般只能就事论事,学的是一个个图线的某个方面的意义。复习时若还是机械重复一次,认识必然还是支离破碎,不能提高认知能力的水平。如果搞一个物理图线的专题,综合一下已有的对图线的各项认识,就能从图线的涵义、截距、斜率、走向、覆盖面积等诸多方面全方位地认识图线的物理涵义。这样,对图线的认识、解释、翻译的能力便得到了提高,再去解决同类型的问题,自然就会迎刃而解了。

再如,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的运动,本是两个独立的部分,且都是重点的内容。单独分开来处理,情况尚可。一旦综合起来,常有张冠李戴、混淆不清的错误。那么,不防将两者联系起来,搞一个专题,通过对比,可从带电粒子在不同场中的受力情况;场力做功情况;粒子运动情况及轨迹等几方面来比较两者的区别,加深对这两个情形的认识,并且还可进一步从已见到的问题中,小结本类型问题如何来制造变化,常用解题思想、方法有哪些,需要注意些什么问题等等。这样复习,既巩固对相关基础知识的理解,又从高处获得对知识点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解,复习的效果可望有质的飞跃。

五、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创新能力。

实验在高考中占了近20分,是一笔客观的数目。在实验复习过程中,我认为应做好如下几点:1、基本仪器的使用。这其中有仪器的使用方法、数值精度、注意事项等。2、实验过程的操作。过程的先后顺序、如何读数值、何时读以及数据的记录等。3、实验数据的处理。哪些数据是可靠的,哪些数据要舍掉,如何得到有价值的实验结果,误差的来源等。实验能很好地反映学生主动创新的能力。举个例子,伏特表一般都是并联在电路中测量,而有的试题却要求把伏特表串联在电路中,这就是对学生创新能力和惯性思维的挑战。另外,在平时的实验题目的练习中,应要求学生采用多种实验方法来解决同一个实验问题,或者要求学生在原有实验模型的基础上加以改进,提出更高级的实验方法,这样,实验题就不再是机械的、枯燥无味的,而是充满活力和挑战的。

六、重视对物理学思想和研究方法的小结、推广。

在总复习中,除认真复习知识之外,我还要建议同学们务必重视对各种物理学思想和研究方法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表面看,这似乎与知识的复习没关系,其实这才是一项更高层次、更高效率的复习方法。那么,有哪些思想和方法需要好好小结呢?我认为至少有以下一些:例如解静力学、动力学问题常用的整体法、隔离法;处理复杂运动常用的运动合成法;情景重现的分析法;简单明了的图线法;以易代难的等效代换法等等,均为中学物理中基本的思维方法。当然,也还有其它一些属于更巧、更简捷的思维方法。然而两者相比,我主张更要关心基本的常用的思想方法。这些思想方法,一般说,在复习课上老师都会提及,一些写得好的参考书中也会有介绍。要求学生在听课和阅读中除关心知识点之外,还要注意这些思维方法的实际应用,要好好消化、吸收,化为己有,再在练习中有意识地运用,进一步熟悉它们。此外,在讲课中,还要教会学生怎样建立物理模型;怎样随着审题而描绘物理情景;怎样分析物理过程;怎样寻找临界状态及与其相应的条件;如何挖掘隐含条件等等。这些都是远比列出物理方程,完成解题任务更有价值的东西。在阅读相关书籍时,要求学生注意作者在这些方面所花的笔墨。我之所以强调这一条,是因为实践告诉我们,在高三学年,同学们毕竟比高一、高二时有了更强的理解能力,有了更强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旦领悟并掌握了方法,就如虎添翼,往往能发挥出比老师更强、更敏捷的思维能力。所以,我在最后强调的这一条,实为提高复习效率带有根本性意义的重要的一点,希望引起同仁们的认同。

七、注意学生反馈,适当调整复习进度和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究竟掌握得怎样?哪些环节还比较薄弱?复习的速度是否过快等等。这些问题仅靠老师去观察和体会是不够的,尤其是物理学科。在课余和教学过程中一定多和学生交流,多听学生的反馈意见,适时地调整复习策略,以适应学生的认知规律。

以上是本人从事高三物理教学工作中的一些具体做法和一点体会,因本人水平有限,不足之处在所难免,还望同仁们不吝赐教。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重庆市涪陵实验中学校  
电话:023-72861300  地址:重庆市涪陵区兴华西路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