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实验中学教育科研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详细内容
小议课文教学目标的制定
发布时间:2010/6/16  阅读次数:1141  字体大小: 【】 【】【
  

小议课文教学目标的制定

文晓林

教学目标是指师生在一节课的教学活动中预期要达到的效果。教学目标不仅有利于教学内容和课堂教学策略的选择,同时也对教学过程的组织起着特殊的作用。正确选择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一条重要途径。连叶圣陶也认为“杂乱地把文章给学生读,不论目的何在,是从来国文教学科的一大毛病。文章是读不完的,与其慢然的瞎读,究不如定了目标来读。”遗憾的是,许多语文教师还没有认识到课文教学目标的重要性,往往只是把它作为编写教案的一个固定程序、一个摆设而已。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无视“目标”的存在,凭着“经验”讲课,凭着“感觉”讲课,造成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教学质量得不到保障。如何制定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也变得至关重要。

遵循单元教学目标

由于我国文选式的教材决定了语文教学具有综合性和模糊性。一篇课文提供的学习信息太多了,许多教师顾虑自己讲得不够仔细,不够深入,于是四面出击,面面俱到,导致一篇课文教下来成了“四不像”。像这样顾此失彼,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教学策略最终将导致学生在浮光掠影式的教学过程中不知所获。所以,教师要选择好课文的主攻方向,必须要发挥单元教学重点目标的调控作用。抓住单元“总教学目标”,以其为主轴,找准课文内在的侧重点,有的放矢。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没有以单元教学目标作基础,设计得再好也只是空中楼阁,沙中建塔。以《药》的教学为例,作为鲁迅先生的一篇经典小说,真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教师把目标定为:①了解小说的写作意图,理解小说主题。②学习小说有双线索组织材料,深化主题的方法。③学习以人物的言行、心理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的手法。④认识封建统治阶级镇压革命和愚弄人民的反动本质。⑤学习鲁迅先生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情怀和拯救国民愚昧麻木灵魂的勇气。初看,这五个教学目标都可作为本篇课文的训练重点,课堂上难分轻重。而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为:①学会归纳小说的主题,能初步认识小说主题的模糊性和多义性的特点。②理解文章结构,学习欣赏小说安排的故事情节技巧。③分析人物描写技巧和环境描写的作用。对照单元教学总目标我们就会清楚地发现:《药》的教学重点就应该是欣赏主题、结构和学习人物描写,其余都是次要的。

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同样世上也没有两个相同的学生。教师想要使班级中不同层次的学生能通过课堂教学有所提高,就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我们在准备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时应该首先认真分析自己学生的知识储备、心理素质、兴趣爱好及他们的优势、劣势等因素,尽量在满足全班同学需要的基础上,保护个性差异,鼓励个性发展。例如《再别康桥》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我们可制定为:首先,学生自由朗读,能在课堂上背诵本诗。其次,学生试着归纳出诗中所描绘的几幅画面,体会画面的音乐美、绘画美。再次,学生能够指出诗中比喻、拟人、象征等手法的运用,例如“寻梦?”诗人寻找的是什么?最后,把本诗与闻一多的《死水》、戴望舒的《雨巷》作比较,找出写作上的共同点与独特点。这样,既考虑了全班同学的水平,又适应了个别的需要:基础教差的同学能够完成前两个教学目标就叫“吃饱了”,而基础较好的同学就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后两个教学目标。这样,每位同学都能“跳起来摘果子了”(张富语)。总之,教师在制订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时一定要注意有弹性,充分发挥每个学生学习的潜能,要让他们在每一节课找到学习的兴趣,找到属于自己的收获。

课内课外相结合

课文教学目标不是单一不变的,而是全面发展的,它涉及到了语文教学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师在制定目标时,必须从宏观着眼,微观入手,遵循新课程标准,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使每篇课文都能让学生发现新的亮点,的小散文。在教学《故都的秋》时把教学目标主要设定为:品味语言,体味情景。教师在指导学生研读了故都的几幅秋景图之后,学生再联想故都秋天里另外的景物,抓住其特征,仿照教师给出的的格式续句:“故都的秋天在哪里啊,在哪里?它在丰收的田野里,它在金黄的果园里,它在梧桐树下的落叶里,它在……,”这样的一些教学目标设计旨在让学生由阅读到写作,由知识到能力,由课内到课外,在知识的运用中深化语文学习,这也是对课文教学目标的有效检测与反馈。

布卢姆说过“有效的教学始于准确地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这既是我们应遵循的准则,也是对教学效果的自我评价。能否科学地制定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是体现教师教学素养高低及教学功底扎实与否的重要标志,是让“经验型”、“感觉型”教师转变为“科研型”教师的必经之路。学到新的知识。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没有适当的向课外“延伸”是不全面的。例如,在教学《荷塘月色》一文,教师可把主要教学目标定位在:学生品味文中“月光下的荷塘”、“荷塘上的月色”两幅画面,体会作者蕴涵其中的那淡淡的喜悦之情,然后能够准确地运用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选取校园内的一景现场写一篇写景抒情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重庆市涪陵实验中学校  
电话:023-72861300  地址:重庆市涪陵区兴华西路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