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实验中学教育科研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详细内容
从整体入手,把握诗歌主旨
发布时间:2010/6/16  阅读次数:546  字体大小: 【】 【】【
  

从整体入手,把握诗歌主旨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一篇篇流传千古的佳作成为这个国度里最珍爱的瑰宝,从屈原、陶渊明到李白、杜甫,一个个蜚声中外的名字是这个国度里最为耀眼的星辰,他们共同谱就了中国古代诗歌这一诗歌领域中最为华彩的乐章,因此,作为承担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这一历史重任的青年,时代必然要求你们具备一定的阅读和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诗歌合为事而作”。“诗言志”,诗言情,诗言理,志、情、理就是一首诗歌的主旨,明确一首诗歌的主旨,这是鉴赏的地第一步,也是每年高考诗歌鉴赏题考查的热点,如2007年就有全国卷、天津卷、江西卷、福建卷等考查了这一考点。评价古典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实际上就是对诗歌的主旨进行考查。那么,如何明确一首诗歌的主旨呢?

一、                   审视标题,推敲诗歌的主旨

看人先看头,赏诗先赏题,题目即文章的额头,富含诸多信息,如时间、地点、人物、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以及诗歌的类型等。有不少诗歌考题的设置和该诗的题目有关,研读诗题,往往能从中得到提示性的暗示。

1、                           审视标题,辨别诗歌的类型,推敲诗歌的主旨

A、                         怀古诗

凡标题中点出古迹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怀古”、“咏怀”或“咏”等字眼的,多为此类。这类诗歌或表像古代英雄那样建功立业之志,抒发对古人的仰慕、缅怀之情;或发昔盛今衰之感慨,感叹个人遭遇,抨击社会现实。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杜牧的《过华清宫》,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B、                         咏物诗

这一类诗歌多以某一物象为题或在物象前冠之以“咏”或“题”,此类诗歌的特点是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借所咏之物来表现自己的志向或品质,抒发个人情感。因此对咏物诗的分析,要注意物我合一的理解和分析。如贺知章的《咏柳》,元稹的《菊花》。

C、                         山水田园诗

这类诗歌多以田园风光入题,它的特点是融情入景,情景交融。或描绘山川美景,抒发喜爱之情,表达不同流俗之志;或抒写田园生活,寄予闲适情调,表现朴素的人情美。代表的诗篇有李白的《望天门山》,王维的《山居秋暝》以及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D、                       送别赠友诗

标题中多有“送”“别”“寄”“赠”等标志。这类诗歌或抒发“黯然销魂”的依恋与伤感,基调多低沉哀婉,如柳永的《雨霖铃》,或寄托诚挚的安慰与祝愿,感情多旷达刚健,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E、                         边塞诗

题目中多出现“塞”“塞上”“塞下”“出塞”“征”“征人”“军”“从军”等字眼。这类诗歌多表达建功立业的豪情或壮志未酬的郁闷,如杨炯的《从军行》、王昌龄的《出塞》;也有抒发征人远戍的感慨(或思乡怀人,或责怨),如王之涣的《凉州词》。

F、                         行旅诗

如杜甫的《旅夜抒怀》、孟浩然的《宿建德江》、张继的《枫桥夜泊》,从标题中不难得到相关的语言暗示。这类诗歌主要表现行旅之人旅途的寂寞艰辛以及对家乡或亲人的思恋之情。

G、                       民生诗

这类诗歌多真实生动地反映人民群众的生活状况,抒发诗人对生活的真挚情感,同情劳动人民,批判社会现实。如白居易的《卖炭翁》、李绅的《悯农》、《蚕妇》。

我们可以从诗的标题中辨明诗歌的类型,由此来推测它的诗歌意旨,有时,我们还可以从标题中挖掘题眼,察知作品的情感主旨。

2、                           挖掘题眼,察知作品的情感主旨

有的诗歌的题目中有像“怨、愤、哀、哭、喜、思、忆、别”等字眼,实乃点睛之笔,具有明显的暗示作用。如陆游的《书愤》中的“愤”字,就是题眼,直接反映出诗人愤慨的情感。又如杜甫的《春夜喜雨》中的“喜”字,也是直接体现诗人情感的字眼。再如2007年重庆卷考到白居易的《惜牡丹花》,题目中的“惜”字就是直接体现诗人情感的字眼。

二、透析背景,明确诗歌主旨

文学作品既是作家的创作,又是时代的产物,诗歌也不例外。时代的特点,成长的经历,个人的遭遇,都影响着诗人的创作,因此,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有利于我们明确诗歌的主旨。

1、从鉴赏题的题目入手,明确诗歌创作的时代。

很多诗歌鉴赏题的题目明确的告诉了大家诗人的朝代,如2007年江苏卷: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有的考题在作者旁注明作者的朝代,如2007年福建卷考题:

武夷山中

【宋】谢枋得

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

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

了解了这一个信息,就有利于我们结合时代背景来分析诗歌的主旨。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点,一个时代的文学有其自己的风格特点,适当了解某个时代的风貌,有助于准确把握这个时代的文学作品。比如,唐代国力强盛,投笔从戎的知识分子大多精神昂扬,情感豪迈,他们的诗,尤其是边塞诗,虽有塞外环境的恶劣,也有对故乡亲人的深切的思恋,但更多的是同仇敌忾的愤慨,保家卫国的决心,因而格调高昂,情绪激荡。而宋代则大不相同,积贫积弱,国力衰微的大宋朝,已没有了大唐的气象,在知识分子的笔下,豪迈之气少了,悲凉之气多了,雄伟气魄少了,家国之愁多了。

如李白的《塞下曲》:“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诗中虽写到了环境的艰辛,但战士昂扬的斗志,慷慨的士气却从字里行间传递了出来。

而宋代张辑的《月上瓜洲》“江头又见新秋,几多愁?塞草连天何处是神州?英雄恨,古今泪,水东流。惟有鱼竿明月上瓜洲”就低沉哀婉得多。

2、                                                                           从序入手,明确诗歌的创作背景。

许多古代诗歌的前面都有一个不长的序。有的交代了创作的年代,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缘由,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经过,有的交代了创作的背景,有的为整个作品奠定了情感的基调,它对理解作品的主旨也是至关重要的,因而不可忽视。如《琵琶行》“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就交代了创作的缘由。

3、                                   从注释入手,辨析诗歌的主旨

有的诗歌鉴赏题在诗歌后有一个或几个注释,这些注释对诗歌鉴赏题的作答很有帮助,但有的同学在答题时往往忽视这些注释,忽视出题者给大家的暗示,以至于读不懂诗歌,答不好问题。如2005年天津卷:

湖州歌(其六)

南宋   汪元亮

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

【注】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

2)简析“大江东去水悠悠”与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现的不同情感。

结合注释“元灭南宋,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很容易就能分析出“大江东去水悠悠”一句抒发的是作者身处国家衰亡不可挽救时的悲痛之情。

又如2007年福建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武夷山中

【宋】谢枋得

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

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

【注】谢枋得:宋末信州(今属江西)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②十年:宋德佑元年(1275),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此作诗时将近十年。

1)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此题要求考生不但要结合全诗分析,还要结合注释中的背景资料来答题,从注释②中可知,一、二句中的“无梦还家”“独立青峰”表达了作者国破家亡的孤寂痛苦之情。三、四句写到梅花的意象,结合注释①可知,表现了诗人孤傲不群,坚贞自励的情怀。

4、鉴赏熟悉的诗人的诗作,在答题时一定不要忘了他的人生经历、思想、人生态度。

如辛弃疾曾经在抗金斗争的最前线出生入死,南归之后又遭到投降派的排挤和打击,所以其词多为回忆过去如火如荼的战斗生活,或者表达报国无门的愤懑情绪,风格豪放悲壮。

又如杜甫年轻时过的是“裘马轻狂”的漫游生活,在《望岳》中,字里行间洋溢着的是青年杜甫的那种蓬蓬勃勃的朝气。而在安史之乱之后,诗人流落他乡,漂泊孤苦,诗歌风格和感情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后期的代表作《旅夜书怀》就深刻的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漂泊无依的感伤,真是一字一泪,感人至深。

三、挖掘诗眼,探知诗歌主旨

中国古典诗歌十分重视字句的锤炼,“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往往求一字而传神,一句而揭旨。诗眼就是传递主旨的关键词、关键句。

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北河南》诗中“漫卷诗书喜欲狂”一句中的“喜”字,道出了诗人在听到胜利消息时的喜悦的心情。

王维《送别》诗“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但去莫复闻,白云无尽时”中的“不得意”三字,显然是有深意的。不仅交代友人归去的原因,表现他失意不满的情绪;同时也从侧面表达了诗人自己对现实愤懑不平的心情。

明确诗歌的主旨是诗歌鉴赏的关键,在阅读诗歌时,只要从诗歌鉴赏题的整体入手,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的信息,就很容易捕捉到关键的信息,解答好诗歌鉴赏题目。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1]
    暂无已审核评论!
重庆市涪陵实验中学校  
电话:023-72861300  地址:重庆市涪陵区兴华西路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