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市涪陵实验中学校
- 电话:023-72861300 地址:重庆市涪陵区兴华西路2号
英语教学的点滴感想
邓琼红
长期以来,教师教学活动的设计大都是根据自己的喜好、判断和对学生心理和兴趣的假设来编排和组织,这使得英语教学基本上只是教师的教,很难成为学生的学,更难成为学生的用,大部分学生只学到了语言知识,没有形成得当的运用所学英语语言知识进行交际的能力,而英语是一门需要学生大量实践运用练习的课程,学生只有在真实语境交际活动中,才可能形成运用英语的能力,达到我们的教的目的。
1、以教材为依托,寻找教材与生活的结合点与切入点。
本校使用的人教版的《 高中英语》选材于生活,但从生活到教材是一个“由繁到简,提炼生活”的过程,它透过复杂的生活现象,展现了清晰、简约的文字与图片。而学生获得的语言知识只有回到感性的、生动的、丰富的生活世界,才能满足他们在语言、情感等多方面发展的需要。教师在启发学生留意生活,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尊重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独特体验的同时,必须摆脱对固定教材的依赖,以教材为依托,由师生共同整合生活资源,寻找到教材的语言内容与学生的生活世界的结合点来进行语言训练,拓展训练渠道。
优化教材结构的具体做法:首先,适当补充教材内容。在教材使用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以使教材的内容更加符合学生的需要和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其次,扩展教学活动步骤。教学活动具有一定的弹性和可变性,在教材中,教学活动的难度过高或过低的现象时有发生。如果某个活动太难,可以扩展活动的步骤,增加几个准备性或提示性的步骤,从而降低活动难度。如果活动太容易,可以对原有的活动进行延伸。最后,调整教学顺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的顺序进行适当的调整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提前学习某个单元,把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同时,教材中的每个单元的板块组合,也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
以情景为铺垫,寻找预设与生成的生长点。提倡学生参与决定教学内容,力图使学生自己的输入成为教学内容资源,师生在课堂正式使用生活资源时,要注意情境的创设和“进入”情境的铺垫,丰富生活化的课堂教学。
同时在教师预设的情景中,积累了一定生活经验和背景知识的学生使得课堂教学具有了很大的生成空间,我们更应把课堂教学中师生、生生互动生成的有关信息视为一种珍贵的生活资源加以利用,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完全、自由的发展。
2、以课堂为舞台,寻找生活与语言的融合点。
在语言操练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语言点谈谈自己、说说家庭、聊聊朋友、畅谈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想,使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学习到生活化的语言。在总结交流学习内容时,让学生充分展示生活中听到的、读懂的英语;让学生互相交流会说的、会写的生活英语。使学生在展示自我的课堂上获得又一次生活舞台中的语言实践,并增强学习的信心。
3、做好课前和课后课程生活资源的开发和积累。
课前师生开发课程生活资源。以学生为主体的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是使用学生带入课堂的信息来组织教学,学生要负责信息的输入,从而保证与所学内容的关联性。因此,教师在课前应就教材的单元主题,调查研究学生的兴趣类型、活动方式和手段,从中归纳出能够唤起学生强烈求知欲的各种教学方式、手段、工具、设施、方案、问题,以及如何布置作业、安排课堂内外学习等诸多要素,帮助学生尽快掌握课程要点,并储备相关的生活经验。我们所用的教材中大部分语言材料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但也有许多相关文化渗透,学生对此是完全陌生的;更有一些对于农村孩子来说未曾体验过的东西。只有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才能更好地融入课堂教学。学生如果没有相关生活经验的储备,课堂上自然难以实现高峰体验。教师要在英语课堂教学之前把相关主题内容利用各种方式给学生做好心理铺垫。然后由学生在课前准备供课堂使用的材料,如相关学习过的语言知识,实物,图片等,排除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心理障碍。教师在引导学生搜集资料时要做到:内容明确化,途径多样化和过程具体化。
课后学生积累课程生活资源。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长期保持学习兴趣,更需发挥生活资源在语言学习中的长期优势。积累生活资源即是从另一个角度利用课程生活资源的一种积极尝试。学生积累的过程也是显示成果的活动。我们可以根据教材单元主题的教学,让学生把相关生活主题收集起来,让学生编写他们自己的采蜜集,增加他们的英语知识,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
我们还可以安排学生从事课外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
4、建立家庭、学校和社会的交际场所,课内外结合,拓展学生的交际运用范围。
(1)课堂上,让学生明确交际活动目的,指导学生进行交际运用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消除学生的厌倦心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教师的教育、引导使学生肯说、好说、勤说。我们都清楚语言环境对学习语言的重要性。这种环境应该是有形与无形的结合。无形的环境指的就是一种学习的氛围。对于我们中国学生来说,环境的欠缺是导致学习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我们要发挥老师和学生的群体力量,创设一个“英语王国”,让学生能受到这种浓烈气氛的影响,不知不觉地投入其中。比如课前几分钟,我们都要做一些热身运动,让学生从前面一堂课里完全解脱出来,顺利地过渡到英语课堂中。这种热身运动形式多样,可以是口语训练,也可以是单纯的单词、课文朗读复习。
口语训练的方式可以有多种,比如师生问答,学生问答,也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谈论他们的所见所闻。这样做,不仅给了学生训练英语口语的机会,更重要的是创设了一种学习英语的氛围:学生们所谈论的,是他们觉得比较热门、有趣的话题,这会激起同学们参与探讨的欲望。有了参与的欲望,就能从中体会到学习英语的乐趣。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这种口语练习是一种思想情感的交流。比如,感恩节的到来,我们就提高了节日的来历。要求他们说出他们想感谢的人,并说明理由。还要求他们写出一份感谢信寄给自己想感激的人。
至于单词复习,我们也可以通过灵活有趣的方式达到学生热情参与,学习氛围浓厚的效果。比如我们可以举行“单词闯关”的游戏。每天课前几分钟都有同学站出来接受挑战:同学读单词,挑战者拼写出来。每天产生一名擂主。这种带着娱乐、挑战味道的复习方式引发了同学们背诵、记忆单词的热情。有了这种热情,学习就成了一项自觉的活动,营造了一种热火朝天学英语的氛围。
(2)加强家庭与学校的联系,优化策略,充分发挥深长的监督作用。指导家长学会配合好学生开展交际活动。让学生在家庭中真正进行有效的交际运用,在实践中发展。在学校、家庭、社会三大教育因素中,人们一般认为学校教育是主要的影响因素。但是,我们发现在同一地区的学生,尽管社会环境和学校条件基本相同,但由于家长素质,家长教育方法的不同,学生的表现与学习情况也明显地有所不同,这说明家庭对学生的教育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校学生经济状况较差的家庭偏多,学生家长素质偏低,客观上增大了学生教育与班主任工作的难度。因此,在开展班主任工作的时候,应该重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结合,形成学校与家庭协调一致的教育工作网络,达到共同教育的目的。课题组在课题开展的近三年的过程中组织开展了多次的家长会,每次的家长会针对的问题不同,家长的收获也不一样。家长们对家长会的召开都很高兴,每次家长会的到会率都在95%以上,而且许多家长都在预定的时间之前早早来到,家长们的热情高。
(3)拓宽学习空间,课内延伸,课外拓展,充分结合好家庭、学校、社会三者。课外活动让孩子走出课堂,走向家庭,走向社会,拓宽了活动范围,时间内容更灵活,变换的场地处处是他们用英语的天地,孩子们在形式多样的英语活动中学中玩,学有所用,学有所乐,学有所得。在近三年的教学研究中,课题组开展了多次的课堂延伸活动,如我让学生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布置语音教室;将自己所学的单词做成卡片贴在家里相应的位置;在高年级的英语教学中,不局限于教材里的英语知识,注重传授学习英语的方法,经常让学生阅读有关的英语读物,自己编写英语手抄报,互相展览、评阅,还让学生把自己写的英语作文进行交流,还经常学习一些欧美经典的英文歌曲时。这一系列的举措,扩大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空间,切实让英语学习变成学生生活的一部分,有效的配合了课堂英语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