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实验中学教育科研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详细内容
关于如何走进学生的一点心得
发布时间:2010/6/16  阅读次数:939  字体大小: 【】 【】【
  

关于如何走进学生的一点心得

杜华伟 万蕾

如何走进学生才能更好的走进自己的学生,在工作的过程中有点点的体会如下:

第一:不抛弃学生,不放弃学生

我们作为教师、班主任,特别是作为重点班班主任工作,在完成学校的高考目标中担负着重要的职责。当然,在这种形势下,班主任的工作重心就几乎全部投入到这些工作中,无形中就忽视了在班上成绩不是很突出的,甚至有各种各样问题的同学,在这种无形的忽视下,他们很可能迅速下滑,导致成为老师心目中无可救药的学生。为了避免以上情况的出现,不抛弃、不放弃就成了我们工作的行为准则。不抛弃任何一个学生,应该是我们老师道德规范中最基本的一条,我们老师从意愿上讲,都是想做到这样的,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特别是在当前高考任务仍然繁重,高考成绩的优劣依然是衡量一个班、乃至一个学校优劣的最重要的标准,老师的工作无形中就多了些功利色彩,重成绩好的,轻成绩差的,甚至发展到对有些同学不闻不问,放任自流,最终造成放弃学生的事实。那么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就应该成为我们时刻提醒自己的座右铭。现在,很多学校的实验班都实行的有动态管理制度,也就是淘汰制度,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对那些不适应实验班教学的学生实行因材施教的准则,对学生发展有一定的好处,但是在硬性实行这样的淘汰制度,从另一角度讲就是抛弃、放弃了这个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学生的自信心造成很大伤害,甚至是永远无法弥补伤害。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我们应该对那些成绩落后的学生进行充分的了解,从性格上、学习成绩上、学习的能力上全方位的了解他,然后再做出相应的措施,使他们离开时没有被抛弃的感觉,而是去寻找真正适合自己发展的环境;而对那些目前落后,但还有能力追上的同学,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和关心,使他们拥有上进的动力和信心。万不可对他们漠视不关,一味以制度来衡量,使走的像被抛弃,留的像被遗忘。这样会对他们心灵上造成极大的伤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好班主任工作,做个好教师、好班主任。

第二:注意语言表达技巧,回避老生常谈的问题

比如要求学生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学生往往会不以为然,老师应该告诉他们这些与学生一生的发展有何重要关系,要让学生明白老师是为了学生的一生。相反,如果动则就以损害班集体荣誉,违反校规,处分等老生常谈的话来说事,学生除了反感还是反感,师生关系会越来越对立,学生看老师就象看耍猴的一样自娱自乐。

第三:要让学生感觉到得到了老师的平等

现在的年轻人对不公平义愤填膺,我们如果能够真正做到公平。这样不仅可以赢得差生和家庭条件差的学生的信任,同时也赢得另一部分学生的尊重。其实成绩好和家庭背景好的学生不会因为得到你的特殊关照而感激和尊重你,相反他们会在内心瞧不起你,觉得你很势利。再说从育人的角度来说,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也是不利的。

第四:转化“差生”,一举两得。

20062009两级,我班的生源不太理想,作为老师我们不要老盯着学生不好的一面,换一个角度看他们,不要放弃他们,真心关心他们,最后转化他们,感觉可能完全不一样,我觉得学生真的很可爱。2005年班上从外校转入一个学生,这个学生给我留下的第一印象很不好。当时有一个曾经认识他的同事告诉我他原来初中的事情,让我一个还没有多少工作经验且对人要求相当严格的年轻班主任来说,最担心的问题其过于能否收复这个学生。当然,因为严格要求而导致对立或是放松要求则难以服众,都是我不想发生的结果。才进入一个新的学校,起初可能会好些,这也为我争取到了时间。恰好,开学初的一天,他的母亲因为担心孩子闹事给我打电话,在与家长的谈话过程中知道他有一个习惯,那就是每个月要给他爷爷写封信。经过一定程度的思考,我决定给他一些印有学校名称的信纸和信封。我觉得按照常理如果用学校的信纸和信封写信会增强其自豪感或许能激发其几尽磨灭的自尊心,因为他从中体会了自豪的快乐,就不想再失去了。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我对他说了三点:一、你当时转入重点中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层次高一些,这样可以让你更快体会到一种自豪;二、你是一个孝顺的孩子,本身就应该自豪,只是应该表现方面更多一些;三、请你一个真正成熟的人不会把无知当个性。当天晚上大约快12:00时他母亲给我打了个电话,说这个学生给她打了电话表示要好好学习,争取不闹事。原因大概是用我给的信纸和信封写信的过程中思考了很多从来都没在意的问题。我觉得他肯定想到了现在写信很风光,那么两年半后考不上大学多没面子的问题。第二天我便开始观察他,确有变化。后来一次他来给我请假,非常谨慎地告诉我请假的目的是为一个朋友过生日,我当即答应,就算是一个奖励吧,这之后他的变化更大,因为他说第一次得到了老师的信任。后来的时间里我们之间还有一些配合很好的事情,同时这个学生不但从未给我惹过事,并且学习刻苦程度(以前从来不学习)让老师为之感动。更令人欣慰的他在家里及外面都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因此他母亲说我是他的再生父母。2003年毕业并开始从事高中教育,或许是受当学生时一些所见所闻影响,对坏学生存在一些偏见。上班前反复思考,一些坏学生与老师之间发生的事情。最后,我们认为师生此间的不和谐的根本原因两者之间始终是一种对立关系,致使老师一味压治,坏学生一味反抗,到头还是战争不断,谁都不省心。所以,我觉得首先必须改变对坏学生的看法,坏学生无非就是从一种极强的表现欲望和虚荣心发展起来的。老师压治,他岂能服你,以致出现僵局,学生得不到转变,老师也是整天忙得不亦乐乎,没什么实际意义。我想如果彻底收复转变一个坏生,一举多得,意义重大,何乐而不为。

第五:批评学生,要让学生感觉到老师是在真正关心自己

批评学生的目的是让学生改正错误,让他改正错误的前提是他对你的认同。如果你平时不关心他,犯了错误以后以恶狠狠地批评他,他可能不会认为你是在关心、教育他,相反可能会认为是看不惯他才会这样的。你想在这种心理状态下你的教育能有多大的效果呢,反之学生就会心悦诚服地接受。所以教育应建立在真心关爱的基础之上。

第六:正确看待师道尊严

现在的教师往往不能接受学生的质疑,把学生的质疑看成造反。人非圣贤,熟能无过,现代的老师应该以风趣、幽默面对学生的质疑,一定不要千方百计去掩盖,甚至靠师威压制。

第七:要学会和学生谈话

近年来随着教育机制的改革,学校无论在教学上还是在教育手段上都有一些尝试。由于中国社会传统因素的影响,学生在校都是痛苦地学习着,如何让学生痛苦并快乐着,一直是我多年来追求的目标。学生来到学校不是为了来痛苦、烦燥地接受知识,而是怀着一颗年轻的心来感受快乐、感受知识、健康成长。教师在正确引导学生学会感受快乐的同时也应努力给学生创造快乐的环境。对此,经过深入细致地研究发现,有效的师生谈话可以使得学生感受到多种快乐。当学生生病时,我们谈谈,送去温馨的情意,让孩子感受到老师关怀的快乐;当学生开怀大笑时,我们谈谈,送去真心的祝福,让孩子感受到老师开心的快乐;当学生沮丧时,我们谈谈,送去真诚的慰问,让孩子感受到还有一面墙可以依靠的快乐;当学生喜获成功时,我们谈谈,送去最热烈的掌声,让孩子感受到老师因他而自豪的快乐……

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发现,不同类型的谈话会给学生带来不同的心理感受。首先,了解型谈话。高一新生入学之初普遍存在着陌生、孤独、念家等诸多不适应,第一个周末时我们会给每位学生打个电话了解一周以来各方面感受,同时说出该生的基本特征,此时学生会因老师在如此短的时间能记住自己而非常开心,同时可以消除一些不适应的感觉,下一周就自然轻松快乐,师生距离一下子近了很多。其次,观察型谈话。班主任应随时关注班上每位同学的情绪变化,及时找相关学生谈话,这样学生会在真正感谢老师关心的同时自然就会有一种被关注的快乐。然后,教育型谈话。早些年师生之间的谈话都是以老师“教训”学生的对立形式为主,现在我校要求对有错误的学生必须转变观念为“教育”,这样我们就会以一种真诚友好的态度和学生“心交心”地进行谈话,那麽学生就会有改正错误后一种进步的快乐。最后,融洽型谈话。比如,散步在操场的林荫道上,校园的草坪,或谈古今中外名人佚事,或谈个人家庭琐事等,采取“迂回绕取”的方法,使对方感觉不到你谈话的意图,有道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样气愤平和自然流畅,心情轻松愉快,学生自然感受到师生和谐的快乐。第五,等待型谈话。当学生随意提出有话想和老师说说时,我们会高度重视,尽早安排时间,认真分析学生动机。此时,学生除了感受到畅谈的快乐外,也会因为老师的真诚而快乐。第六,鼓励型谈话。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需要鼓励,前者会因为有人与之分享成功和被老师赏识而快乐,后者会因为老师的安慰和心理上有一种依靠而快乐。

师生谈话是一种历史悠久但又十分有效的的学生思想工作手段,我们将继续加大研究广度和深度,为把学生培养成学习型和快乐型的人而加倍努力。愿谈话如一阵春风,一场春雨,滋润每一个学生的心田,让师生更加友爱,让校园和谐,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痛苦并快乐着”。

总之,无论作为老师还是班主任真心关心你的学生就一定能走进你的学生。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重庆市涪陵实验中学校  
电话:023-72861300  地址:重庆市涪陵区兴华西路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