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实验中学教育科研网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成长 > 详细内容
试析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发布时间:2010/4/1  阅读次数:1529  字体大小: 【】 【】【
试析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刘灿
摘   要: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同时也是一个重点。历史学科作为一门人文学科,更是拥有着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那么究竟什么是课程资源,什么是历史课程资源,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如何,怎样更好的开发历史课程资源,本文着重探讨上述问题,以寻求课程资源更好的为历史教学服务的途径。
关键词:课程资源;历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curriculum resources and the use of a new round of China's basic education curriculum reform, a bright spot, but also a focus. History as an   academic.humanities, but also has a rich variety of curriculum resources. So what is curriculum resources, what is the history of curriculum resources, 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curriculum resources situation and how to better develop curriculum resources in history,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se issues, to find curriculum resources for better ways of teaching history .
Keywords: curriculum resources ;the history of curriculum resources ;development ;                                       utilization
当前,世界各国都在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力争使新一代的国民具有适应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所必备的素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直接领导下,正在以世人瞩目的迅猛之势在全国推进。在这次课改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被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也不例外。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对于实施历史新课程和深化历史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和多样化的发展,有利于转变教学模式,对于转变课程功能和创新学习方式也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应该从多方面深入了解历史课程资源,以便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提高教学质量。
一 、课程资源的含义
  
所谓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由于划分的标准不同,课程资源可以被划分成不同的种类。比如,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因素,就是课程的要素来源。其特点是作用于课程,并且能够成为课程的要素,所以被称为素材型课程资源。而直接决定课程实施范围和水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和环境,以及对于课程的认识状况等因素,就属于课程的实施条件。其特点是作用于课程却并不是形成课程本身的直接来源,但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程的实施范围和水平,所以被称为条件性课程资源。[1]又如,按课程资源空间分布不同,又可将其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凡是学校范围之内的课程资源就是校内课程资源,超出学校范围之内的课程资源就是校外课程资源。虽然课程资源因划分标准不同被划分成了诸多种类,但是其目的无庸质疑地都是为了深入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希望从多方面加深人们对课程资源的理解及应用。
所谓历史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历史课程目标实现的各种资源的总和。它的开发和利用是保证历史新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历史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其课程资源相当丰富。包括物质的、人力的,校内的、校外的,传统的教科书、图书资料,现代的网络、科技成果等。这些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我国的历史教学乃至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改革的今天,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被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并且直接与教学质量挂钩。基础教育改革对基础教育的所有学科提出的共同要求就是:加强对课程资源问题的研究,澄清课程资源的概念,强化课程资源意识,提高对课程资源的认识水平,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如此可见其重要性。而历史这门学科又因其独特性,其课程资源既丰富而复杂,对它们的开发与利用显然有一定难度,需要专家、教师等各方面的努力。首先应该做到的就是深入理解历史课程资源的含义、概念,全面了解历史课程资源的种类。
二 、历史课程资源的种类
历史课程资源的种类较多,下面主要将其归纳为三大类:
(一) 传统的历史课程资源
1.历史教材
教材一直是课程资源的核心,是进行教学的基础。教材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多数人一直认为教材就是教科书。这种观点显然是错误的。所谓教科书是在学科课程的范畴中系统编制的教学用书,它集中反映了国家的意识形态和教育理念。但是教材绝非单单指教科书。教材实际上是指教学行为中所利用的一切素材和手段,它既包括了最标准的教科书,也包括了形形色色的为教学服务的图书教材、视听教材、电子教材,其中教科书是最具代表性的核心教材。[1]历史课程的教材也同样如此。因此在课程改革中,我们应当确立起“教材系列”的观念。教材是成套化的系列,决不仅仅限于教科书。
2.历史遗迹和各类博物馆、纪念馆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具有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地大物博的,内涵丰富的大国。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她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迹、遗址,以及蕴涵丰富历史内容的博物馆、纪念馆,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等。这些都是历史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因为他们能够给学生直观的历史感受,长期以来都被历史教学所开发利用。但是因为这类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受到诸多客观因素,如经济条件的制约,在以前的历史教学中对历史遗迹、博物馆和纪念馆虽有一定利用,但力度不够。我们应该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多带学生去参观历史的遗迹、遗址和各类博物馆、纪念馆以及历史悠久的人文景点。
(二) 现代化的历史课程资源
1.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历史教学提供了更方便、更快捷和更丰富的信息来源,成为历史课程新的现代化的资源。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制作历史课件,将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充分调动起来,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在信息化的今天。利用多媒体授课,已经成为目前我国教育界积极推广的教学形式之一;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制作出的历史教学软件,可以模拟出几百年、几千年,甚至万年前的社会面貌,使学生能够更为直接、直观地了解历史、掌握历史,使得教和学的效率得到同时提高;此外,学生通过学习自主性的发挥,可以自觉地利用网络学习历史知识。譬如,访问世界各地的历史教育网站、历史资料数据库、观看相关的视频资料等,使历史课程朝着更大更广阔的空间发展。从另一方面来讲,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这一历史课程资源虽然给历史教学带来了诸多益处,但是先进的技术只能是教学的辅助手段,不能从根本上是取代教师地位的。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根据不同区域不同学校的实际条件将传统教学与信息化教学有机的结合。
2.历史音像资料
历史音像资料也是一种现代化的课程资源,它包括真实的历史记录片、录音,也包括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历史记录片、录音和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是两种不同性质的资料。前者更加科学真实可信,较客观地展现了某一历史事件或者某一历史人物,对学生理解和掌握历史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后者是现代人对历史事件或者历史人物的加工再创作,它或多或少包含着制作人的主观意识,不一定是客观真实的再现历史,有些甚至带有戏说性质,不能作为历史课程资源,所以我们在使用时一定要慎重,尽量在证实其真实性后再加以使用。
(三) 有特色的历史课程资源
1.各民族、各区域的特色历史课程资源
中国拥有着56个民族,地广人多。每个民族每个地区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有特色的历史发展进程、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比如,在我国北方的发展与南方的发展、东南地区、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发展、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发展都存在着差异。就是这些差异使得每个民族每个区域都存在着自身的有特色的历史课程资源。因此,我们在充分利用校内历史课程资源的同时,校外、尤其是学生家乡的、民族的历史课程资源也是我们必须积极发掘的。譬如,在课程改革中受到很大重视的社区历史课程资源(包括:社区的图书馆、资料室以及少年宫中有关历史方面的活动;社区中丰富的历史人力资源,如历史学专家、历史教育学专家、阅历丰富的长者等)和乡土历史课程资源(包括:家庭中的历史资源,如家谱、不同时代的照片、实物以及长辈对往事的回忆与记录等),强调的就是区域间的差异性。在利用各民族、各区域的特色历史课程资源时,我们不仅可以利用教师或学生讲述的方式,还可以广泛地采取社会调查、小组活动等方式,在巩固学生历史知识的同时又加强其动手、动脑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2.教师和学生
教师和学生都是社会中的人,都具有独特性,每一个教师、每一个学生都有着不同于他人的特色。从以往的观念来看,在谈及历史课程资源时,人们往往会忽视甚至是无视教师和学生。事实上教师和学生也是非常重要的不容忽视的有特色历史课程资源之一。
新课改中对教师角色的定位是: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是课程的建设者与开发者,是学生与社区教育资源的协调者。[1]由此可见,教师不仅是课程资源的利用者,而且其本身也是一种资源。教师自身的素质决定着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作为一名教师要端正教育思想、热爱教育,更新教育观念,学习科研理论,丰富文化内涵,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全面提高自己的各项素质。在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过程中,要始终把教师队伍建设放在重要位置,通过这一重要的课程资源的突破来带动其他课程资源的优化发展。
学生是发展的人,独特的人,是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一方面,在教学实践中有大量的、丰富的历史课程资源,这些课程资源往往具有形象、生动、活泼的特点,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愉悦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比如,学生可以利用各种课内外资源,如网上下载,到图书馆查阅资料,阅读相关书籍等,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从这个角度看,学生就成为了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利用者。另一方面,学生自身也是一种资源,因为教学因学生而存在,而且学生又是课堂上学习的主人。因此,学生不仅是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利用者,同时也是一种历史课程资源。
三、我国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情况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于新基础教育改革的顺利推进有着重大的影响,应该受到相当的重视。纵观全球,凡是教育水平高的国家和地区,其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程度也很高。在我国经过不断的研究与探索,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有一定进步和成果,但是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是有一定距离。就历史课程资源讲,在不同教育情景下的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别,历史课程资源的分布情况,特别是在需要较大经济投入的历史课程资源方面,往往很不平衡。从目前我国中小学的一般情况来看,经济发达的东南地区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状况比中西部地区优越,城市比农村优越,重点中学比一般中学优越,这是其一。其二,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长期以来我们都将课程资源被简单地理解为教材,而作为人文学科的历史更是如此。一提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就想到修订教材、编写教学参考书,而没有重视其他可以利用和开发的历史课程资源。尤其是对各民族、各地区的有特色的历史课程资源,教师和学生这两个历史课程资源的关注和开发程度极低。导致了历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种类单一,教师教学方式千篇一律,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积极性低。除以上两个方面以外,我国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状况欠佳的表现还有很多。那么,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才能尽快改善这种现状,合理、充分的开发利用历史课程资源,从而使得历史教学得到全方位的提高呢?
四、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途径
关于课程资源,如果不懂得开发与利用的价值和重要性,不了解开发与利用的方式方法,无论对它的概念有多么充分的理解,对他的分类有多么的清楚,都是没有丝毫用处的,只能是毫无意义的之上谈兵。但是对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我们也不能盲目的进行,要坚持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系统、合理的开发利用。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可以看出:在我国,东南部发达地区与中西部不发达地区、农村与城市、条件好的学校与条件差的学校之间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状况很不平衡。东南部发达地区、城市、条件好的学校,无论是传统历史课程资源、现代历史课程资源还是特色历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状况总体上都要好很多。这种不平衡的现象长期存在严重影响这我国历史教学的全方位发展。这就需要各地区、各学校扬长补短、发挥优势、创建特色、共同进步。
首先,全国所有地区和学校都应当切实贯彻落实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重视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从本质上理解历史课程资源的概念和种类,了解我国历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开发与利用好历史教材、博物馆纪念馆等传统的历史课程资源。比如,在历史教材方面,历史教材应该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选择对学生各方面发展有益的教材。同时教材必须及时的进行改革,以适应时代的需要。历史博物馆纪念馆等也应尽可能的利用起来。改变传统的“课堂中心”,将传统的历史课程资源重视起来,在历史教学中运用自如,才能发挥良好的效用。
其次,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条件较差的学校更应该加大开发与利用历史课程资源的经济投入,尽量使现代化的历史课程资源在这些地区得到充分的利用。进入21世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国家之间的竞争主要表现为综合国力的竞争,综合国力的提高又需要依赖科学技术的进步,科技的进步离不开教育的发展。教育的发展不能局限于城市或者经济发达地区,毕竟中国农村入口占绝大多数。而现代信息技术在农村教育的推广相对缓慢,现代化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受到限制。政府、企事业组织等应该加大经济投入,改善这一状况,使之达到相对平衡,与时俱进,促进历史教学的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再次,全国各地区、各民族因地制宜的开发利用特色历史课程资源。比如,各地区、各民族在历史进程中流传下来的历史故事,使我们形象地感受历史的灵动性,可以适当利用。学生或教师家中的家谱,古家具、铜钱、不同时代的照片等具有一定特色的历史实物都可以适时适当的加以利用。改变以单一的统一的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将特色历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才能更好的为历史教学服务。
最后,作为特色历史课程资源的教师和学生,常常容易被人们忽视,教师和学生不仅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者,其本身也是一种课程资源,所以我们应该给予相当的重视。在课程资源建设过程中,要始终把教师队伍的建设放在首位,努力提高教师素质。而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和兴趣,将历史的教与学发挥到极致。
除上述几种方法外,相信还有更多更好的开发与利用历史课程资源的方法,这需要全国的专家、学者、教师、学生等,在坚持国家教育方针和基础教育改革的前提下,多方面的努力共同研究,希望会有更多的突破。
综上所述,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我国教育教学的各方面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以往不被重视的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也被推到了重要位置。经过探索和研究,人们不再将教材视为唯一的课程资源,深入了解了我国历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现状,现代化的历史课程资源、特色历史课程资源也被进一步的开发利用起来,对于如何开发与利用历史课程资源也形成了系统的方法。但是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对历史课程资源的研究决不能停步。应该根据时代的变化不断的推进、更新,这样才能保证历史教学的质量,保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进。
参考文献:
(一)、著作
[1]《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社2001年版。
[2]钟启泉、张华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于向东、苑德庆、董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4]段作章等著:《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透视于展望》,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5]范蔚、孙亚玲、朱德全等著:《学科教学与学生素质发展研究》,重庆: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6]徐仲林、徐辉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与实践》,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7] 朱慕菊:《 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8] 陈新民:《中学<历史与社会>课程与教学论》,北京:现代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9] 何芳、吴艳玲、 樊莹:《初中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实践智慧》,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10]于友西:《中学历史教学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11]杨章宏:《素质教育研究》,北京:知识出版社1999年版。
[12]肖云龙:《创新教育论》,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3]马振海:《基础教育课程改革100问》,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二)、论文
[1]李建平:《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全新挑战》,《教育发展研究》2002年第1期。
[2]王家范:《感受历史智慧是一种愉悦—初中历史教材改革管见》,《历史教学问题》2002年第1期。
[3]张静:《学生历史学习心理特征与教学策略的探讨》,《清华历史教学(我国台湾地区)》1999年第9期。
[4]闵廷均、黄群、胥思省:《遵义市乡土史课程资源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历史教学问题》2007年第4期。
[5]赵德成:《新课程实施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课程教材教法》2003年第9期。
[6]王苏:《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历史教学》2002年第6期。
[7] 张茂聪:《 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课程·教材·教法》2006年。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重庆市涪陵实验中学校  
电话:023-72861300  地址:重庆市涪陵区兴华西路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