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教师专业化发展与专业知识的关系?
从20世纪80年代初起,教师知识迅速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焦点议题,其内涵也不断被拓展。一般认为,教师知识除了学科知识和教学知识以外,还包括课程知识、学习者知识、教学环境知识、自身知识和有关当代科学与人文方面的基本知识等,这些构成教师完整的知识结构。我们知道,教师是一种专门的职业,其“专业”性质之一就是具有专门的知识,这不是一般人可以轻易获得的。
1986年,这位著名的美国教育家对当时美国的教师资格评审制度进行研究时发现,在许多州的教师资格审查时仅考虑学科知识和教学知识的划分。所谓学科知识,是由纸笔测验的成绩得来的,测出的只是教师对某些事实的记忆;而教学知识则由准备教案与评价、确认学生的个别差异、教室管理与教育政策等内容组成,完全看不到“学科”的影子。对此,他提出了批评,认为教师学科知识中遗漏了一项重要的知识———学科教学知识,教师资格评审制度中应当重新重视学科知识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在他看来,学科教学知识是一种可教性的学科知识,它包含在各学科中。具体表现为如何以最佳方式呈现特定的主题,如模拟、图解、举例、解释和示范等;还表现为教师对学生学习该主题前的情况和困难的了解以及帮助纠正学生错误的策略等。1987年,他在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教师知识的一个分析框架。他把教师知识分为七类:学科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课程知识;学科教学知识;学习者及其特点知识;教育背景知识;教育目标、目的和价值观及其哲学和历史背景的知识等。他明确指出,学科教学知识就是教师面对特定问题进行有效呈现和解释的知识,它是前述七类知识的核心。学科教学知识是学科教学专家必备的重要知识,是教师理解自己专业的特殊形式,它将学科专家和教师区别开来。
周德芬(涪陵实验中学语文教师):
学科教学知识概念的提出,为理解支配教师教学实践活动的知识基础提供了新的角度。当人们意识到在教师知识结构中存在一种与教师教学实践活动联系更为直接的特殊知识时,不仅改变了以往只重视学科知识学习的态度,更强调教师教学过程的主体参与,强调学科知识与教学实践的联系,强调教师在学科知识有效呈现方面能力的培养,而且开始重新审视整个教师教育模式、教师评价模式,希望对其进行合理的改革。学科教学知识不是直接可传授的静态知识,也非可以独立于教师之外的纯粹知识,它是教师在具体教学情境中,把学科知识、学生知识、课程知识、评价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等“活化”之后,经由自身价值观做出判断、选择、重组而形成的动态知识,是教师主动建构、积极创造的结果。学科教学知识形成的过程,就是教师的生命运动过程,就是教师个性发展的过程。可以这么说,教师在创造了新的学科教学知识时,也创造了崭新的自己。
杨毅华(涪陵实验中学语文教师):
丰富语言积累,熟练语言运用,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表达能力,具备较高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语文教育应致力于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这是语文教育的根本任务,语文教师更应该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那么语文素养是什么呢?全国小语会会长崔峦认为,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也就是说,语文教师应该拥有必要的语文知识,丰富的语言积累,熟练的语言能力,良好的学习精神,较高的文化品位。尤其是在阅读能力、表达能力和鉴赏能力上应该能接近于专家水准。简单地说,语文教师应该是一位准作家、准评论家。之所以加了“准”字,目的是区别于专业作家和评论家,其实,语文教师就是一位作家型的语文教师,评论家型的语文教师,这才具备了语文专业素养。
阅读,是在视觉冲突的基础上享受文化、品位文化的过程,但是在语文教育的过程中,很多语文教师只能借助于参考资料来阅读文本,缺乏自己对文本的自我解读,没有了阅读的视觉冲突和情感冲突,当然就会缺乏阅读的独特体验。只有产生了阅读体验和感受之后,阅读才能成为一种情感的愉悦,一种真实的发现,一种品质的提升,一种人文的熏染。所以语文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它是语文教师的最基本的素养。简单地说,当拿到一篇文章时,语文教师能准确地理解文本,分析文本,处理文本,只有具有了这样的阅读能力,才具备了专业水准。
表达,包括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语文教师的口语表达不仅普通话准确,更应语言凝练传神,形象生动,这是其他学科教师做不到的。精准的发音,凝练的语言,准确的表意,灵动的智慧,宜人的情感,这是语文教师追求的课堂语言的境界。表达的另一方面就是书面表达,语文教师需要能写、会评,写得生动,评得准确,做一位作家型的语文教师、评论家型的语文教师,这就是专业。只有具有了这样的能力,才是一位具有了语文专业素养的语文教师。
石勇(涪陵实验中学物理教师):
教师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是教师专业化发展中最重要的方面。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教师所知道的东西应当比他在课堂上讲的东西多10倍,以便能够自如的掌握教材,到了课堂上能从大量的事实中选出最重要的来讲。”作为一个高中语文教师来说不仅需要对自己所教学科的知识要掌握精神而且还要对其他学科的知识有广泛的了解。初登讲台,我体会到,自己虽然刚从专业学校毕业,但所学的知识在不断更新的时代变化中已感到有些不够使用。如果不接受继续学习,我的教学水平将永远得不到提高。为此,教师必须抓住一切可以提高自己能力的机会,自主的去发展自己的能力,学会终身学习,使自己的教学在不断的学习中不断的更新。
夏兰(涪陵实验中学生物教师):
教师的在职学习,既不要求脱产,也不提倡读大厚本原著,而是提倡日积月累。学校要为学教师营造学习的氛围和条件,提供各种各样的工具书和网络资源。教师更应当按照各自的需求和兴趣,要逐步养成日积月累的习惯。提倡积累读书卡片或用电脑汇集资料,老师们从构建自己的教学资源库的角度去促进个人专业成长。同时,要积极参与和自发的组织专题沙龙,交流学习收获,研讨共同感兴趣的问题。要引导教师勤于思考,善于思考,长于记忆。要经常阅读报刊、阅读网络,能够让你对世界保持一种新鲜感。经常阅读经典,能促使你不停地思考。对世界保持新鲜感,能够使你的观点不落后于学生。同时,你会从这世界的时事、体育、娱乐新闻中找到与学生交流的话题,从而增加彼此的交融性。阅读经典,会在无形中提升你的品位,强化你的人格魄力,从而在中影响你的学生。
胡永禄(涪陵实验中学生物教师):
教师还要善于积累工作中思维的火花,不断强化成果意识和成才意识。做一个思考的老师,而思维的火花往往会在你入睡后的那一瞬间,或者是在你醒来的那一时刻,有时甚至是在凌晨乃至你的睡梦中闪亮,在你的床头放一本记事本和一支铅笔,迅速地记录你思维的火花,这有助于你自身的提高,最终提升你自己。经常及时的将教学中的感悟,反思以及学生对一些问题的新想法记录下来,定期的整理,并形成论文。撰写研究论文或报告也是这一阶段的重要工作,它是对课题研究的成果、过程和解释等内容的综合陈述。只有言语明确、科学、有说服力的研究论文或报告,才能有效地与他人交流,才能使本课题研究的成果得以普及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