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教师专业化发展与专业理想的关系?
任何教师要想有高的成就、高的水准,首先必须要有高的理想。作为教师来说,走上教育岗位以后,必须为自己设置一个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只有设置这样一个目标,才能把自己的所作所为锁定在这个目标上,才能不断增强自我意识和使命感,才能不断地进行自我挑战,否则会走弯路,会荒废时间及精力。
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具有远大的理想,不断地给自己提出追求目标,同时又要有激情。优秀的教师要永远伴随着自己的梦想。当生活没有梦时,生命的意义也就完结了,教育就没有了意义。
谭斌(涪陵实验中学历史教师):
教师的专业理想是教师成为一个成熟的教育教学专业工作者的向往和追求,它为教师提供奋斗目标,是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并献身于教育工作的根本动力。教师的专业理想,包括事业心、责任感和积极性,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师德,其核心是对学生的爱。
1、教师应具有敬业意识。教师如何看待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是否认同和追求岗位的社会价值,是职业道德观念的核心。如果一个从教者对自己从事的职业没有任何认同,就不会有热爱和忠实于职业的敬业精神;而认同的方面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敬业态度。因此,教师要有敬业意识。人民教师崇高敬业精神的具体表现是无限热爱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愿意以积极的态度去从事教育劳动。对教育劳动之于社会发展和进步,对个人的前途和未来的伟大意义有着深刻的认识。当教师能够从自己的工作中看到它的伟大历史作用,产生工作的自豪感、光荣感、责任感的时候,他才能以其忘我的敬业与奉献精神,尽善尽美地完成自己的工作。
2、教师害应该有乐业意识。教师在职业岗位上是否能够做到敬业而安心,取决于教师的职业追求,取决于他能否从教师的工作中找到人生的意义和生活的乐趣。教师职业生活方式是教师乐业的基础和最高表现。只有当一个教师把教师工作当作他一生追求的生活方式,而不是谋生的手段时,他就可以摆脱任何困难、挫折、痛苦和懊悔等的困扰,摆脱人生虚荣的累赘和患得用失的浮躁,而心情畅快地投入到工作中,真正做到“乐在业中”,乃至到欲罢不能、欲弃不忍的境地。
刘咏卿(涪陵实验中学化学教师):
爱是教师的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先决条件。热爱学生是教师爱心的集中表现。在学生的心目中,亦师亦友,民主平等,具有爱心和具有知识,对学生来说,他们更喜爱前者。一个关爱的眼神,一句信任的鼓励,都能赢得学生的爱戴和信赖;而当教师对学生随意品头论足时,学生的内心正在对教师做出相应的评判,如果教师不尊重学生人格,教师自己的人格必然会在学生的视线中失落。
杨波(涪陵实验中学语文教师):
一个理想的教师,应善于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生活中的一些人,为什么没激情,因为他发现不了自己的可爱之处和伟大之处。一个人永远不会超过他追求的目标。同样,一个人也永远不会超过对自己的评价。一个人对自我的评价,往往是这个人事业能否成功的标志。自信使人自强,适当的“骄傲”使人成功。只有自信,才能使一个人的潜能、才华发挥至极致,也只有自信才能使人得到“高峰体验”。作为教师应珍视这种自信,不因一时挫折而丧失自信。我认为一个人要取得成功有两个重要的前提:一个是追求成功,一个是相信自己能够成功。一名理想的教师,应该不断地追求成功,设计成功,更重要的是要撞击成功。因为人来到世上并不知道他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只有去撞击每一个可能成功的暗点,才能擦出成功的火花。教师有这样或那样的冲动,有这样或那样的撞击,是难能可贵的。当一个教师停止撞击了,就意味着他对生活失去了意义,对自己的存在失去了自信。
张承沛(涪陵实验中学历史教师):
竞争基础上的合作,合作基础上的竞争,是现代社会的显著特征。一个不善于合作的教师,他走不了太远。因为这个社会是需要合作的社会。社会如此,教师职业也是这样。我们的教育对象,我们的学生,处在非常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时时刻刻接受着多方面、多层次的影响。教师的影响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成功,取决于教师在多大的层面上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对学生施加影响。对于一个会做工作的教师,他会调动千军万马来实现自己的教育抱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