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实验中学教育科研网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成长 > 详细内容
如何理解教师专业化发展与自我反思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0/4/1  阅读次数:1913  字体大小: 【】 【】【
如何理解教师专业化发展与自我反思的关系?
当今世界,伴随着“知识爆炸”,知识陈旧率也在加快。研究表明,在师范院学习的学生,只能获得他一生担任教师所需知识的20%,80%左右的知识要在岗位上通过不断进修来获得。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教师不断地进行专业的学习是教师角色适应与发展的必要条件。一个理性而成熟的教师,不但能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不断的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表现自身的价值,并能进行团体的合作与协商,也有能力不断地学习。
余业兵(涪陵实验中学数学教师):
数学教师不仅要是一个研究者,还应该成为一个反思实践者。杜威认为“教师对于教学应该提出适当的怀疑而不是毫无批判的从一种教学方法跳到另外一种教学方法,教师应对实践进行反思”。他批判教育只是简单的教学生跟从现状。我们认为作为专业的数学教师,不仅应具有课堂教学知识、技巧和技能,而且要具有对自己的信念系统、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数学知识系统、背景因素进行反思,从而使自己处于更多的理性控制之下,始终保持一种动态,开放、持续发展的状态。作为反思型的数学教师在新课改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认为新课改并不是一场自上而下的专家运动,而是理论与实践,专家与教师相结合的一场运动。数学教师应该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课改,应该对课改的理念进行反思。新课标中提出了许多针对过去数学教学中不足的新理念,例如“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是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让学生自主探索”等等。固然这些新理念对于传统教学的弊端无疑是一副良药。但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必须把握一个“度”,如果每节课都是通过现实情景引入教学,将零碎的数学知识淹没在大量的生活实例中,或只注意学生猜想能力的培养,而将稍微复杂一点的证明都忽略的话,我们的数学课将失去数学本身的意义,学生学到的将不是数学而是别的什么东西。只有通过实践反思,数学教师才能把握好这个“度”,才能真正的全面的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应该对新编的教材进行反思。对于新编教材,许多教师怨声载道。也许是面对突然改变的教材有些教师无所适从,也许新编的教材本身出了问题。而这些都只有通过数学教师的实践、反思才能得出很好的结论。只有教师真正地参与到课改中,不是唯上、唯书,而是通过实践反思,实事求是地对课改作出客观的评价,新课改才能取得成功,我国的数学教育才会蓬勃发展。
       任忠茂(涪陵实验中学化学教师):
1、要树立“教师专业化是现代教育发展的重要标志”的观念。现代教育是一种具有科学性、民主性、发展性的教育,其所要传授的知识、技能空前扩展,对人才培育的质量和效益要求越来越高。教育科学长足发展,现代社会对人的发展的认识不断深化,需要教师用系统的现代教育科学来支撑,用娴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来驾驭,用崇高的专业精神和较高的发展能力来维持。
2、要树立“教师专业发展是分阶段、无限的和终身的”的观念。教师从师范生成长为一名成熟的教师,乃至教育教学专家,要经历一系列不同的专业发展阶段。处在不同阶段的教师,其培养培训需求的内容和形式均不相同。专业发展的空间是无限的,成熟是相对的,发展是绝对的,而且是终身的。
3、要树立“教师专业发展的主阵地在学校”的观念。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教学,专业能力主要是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学校是其专业成长的主阵地,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必须在学校这个特殊的环境中才能真正实现。
4、要树立“反思与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主要方式”的观念。教师专业发展的“源头活水”在于教师自身的教学实践,在于教师能感悟教改实践中提出的问题并对问题作出价值判断。教师只有在以问题为中心的实践反思和教学探究中,在改革教学和改变自己的互动中,才能实现自身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王志坚(涪陵实验中学英语教师):
  在一次全国范围的师德状况调查中发现,学生们普遍认为教师最重要的品质是关怀。然而,问卷显示的教师对学生的关怀现状却是令人担忧的,只有四成的学生感受到了教师的关怀。事实上,导致这种情况发生,并不是我们的教师不爱护学生,而是源自教师对关怀的片面理解。
  我们的教育并不是拒绝关怀,但实际上我们关心的是学生的知识、技能,没有关注学生的情感、价值观等精神生活。我们教会了学生大量知识,但在学生生命的成长上并没有给予太多关注,忘记了关怀的根基所在,颠倒了教育关怀的价值本质。教育并不否定关心知识,但要以内在的“精神关心”为支撑点,才能充分显现出知识关心的教育性。对知识和精神共同的关怀才是完整的教育,才有可能培养出完整的人。正如裴斯泰洛齐所说:“人类才能的整体性是神圣而永恒的天赋,着重这个整体性才是教育成功的基本条件,谁在教育实践中漠视这一原则,不论用什么方法,都只能使我们成为不完整的人,在这种人身上是找不到满意的结果的。”
  教师专业发展需要人文关怀。只有引发教师们的情感动力,才能激发他们的教育激情,释放他们的生命活力与创新意识等非理性精神。近代兴起的教师专业化运动进一步使教师成为既存制度的建设性力量,教师被“格式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教育管理部门应该通过对话倾听教师的心声,尊重教师的感情和首创精神,让教师相互分享教学经验,在发展理性的同时,还要尊重教师个体发展的差异和独特性价值,以适应社会和学校发展对教师的多样化需要和教师的发展需要。
吴 涛(涪陵实验中学语文教师):
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获取思想,再融化成自己的想法,使学生在人生的大道上,不论处在喜、怒、哀、乐或困难挫折中,都有勇气和能力去面对,不会惊慌失措.为了实现这一教育目的,每一个教师就有责任让学生获取思想,而且是尽可能快地科学地获取有益于他们身心发展,有益于他们个体的生存及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当然,教师首先就应是一个有思想的人.因为一个人真正可贵的也是他的思想,而使一个人真正有别于他人的也是思想.作为人师,有思想才有光彩,有思想才有魅力,有思想才有价值.
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有极其开阔的教学视野。古今中外,天南地北,全在胸中,课堂上才能得心应手,挥洒自如。广阔的教学视野依赖于广博的阅读,但是现在不少教师情愿画地为牢,找一大堆看似无懈可击的理由把自己禁锢起来。阅读狭窄的教师,业务难以拓展,朱永新就此提请教师既读学生读的书又读教育名著。这样做,一是为了解学生,二是为了从教书匠过渡到教育家。许多优秀教师也一再强调“阅读”对一个人的成长其实起着最关键的作用。
曾一红(涪陵实验中学数学教师):
在教学前进行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教学后的反思——有批判地在行动结束后进行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教学反思会促使教师形成自我反思的意思和自我监控的能力。
教师要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与意识,保持开放的心态,将学校视为自己学习的场所,通过工作与学习的结合,不断地对自身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解决自身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王卫国(涪陵实验中学语文教师):
     “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是教育的最终目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要求语文教学“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培养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已被提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度。想像是创新思维中最具活力的因素之一。美国的学者S·阿瑞提在《创造的秘密》一书中说言:“想像力是心灵的一种能力”,爱因斯坦认为:“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正是有了想像,人类才能够超越常规思维的约束,冲破现有知识经验的局限,以大胆、奇特的方式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创造性的探索,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所以说,想像构成了创新的基础,是一种极其可贵的思维品质。
       冉昕(涪陵实验中学化学教师):
作为教师而言,这是我们课前反思的重点,我们的教学内容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都有十分丰富的内涵,仅凭熟悉远远不够,我们需要反思揣摩的地方很多,这就是为什么同样一个知识点,不同的教师领悟不同,当然最后的结果也不同。教材,历来被作为课程之本。而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材的首要功能只是作为教与学的一种重要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它不再是完成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权威文本,而是以一种参考提示的性质出现,给学生展示多样的学习和丰富多彩的学习参考资料;同时,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也是教材的建设者。因为本次课程改革中的一些改革理念仍具有实验性质,不是定论,不是新教条,不是不允许质疑的结论,还有待在实践中进一步检验、发展和完善。因此,我们在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同时,可以在“课后反思”中作为专题内容加以记录,既积累经验又为教材的使用提供建设性的意见,使教师、教材和学生成为课程中和谐的统一体。
  世界上有千千万万种教学模式,每种教学模式都有理论依据,都有专家论证,可以说各有千秋,每一种教学模式的成功运用,都可以取得较好的成绩。但反过来,无论选用何种模式,都是缚住了自己的手脚,教学内容的不同,学情、校情的不同,怎能用一种或几种教学模式解决,人常言“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句话有深刻的含义,它告诉我们不要被传统的刻板的模式所束缚,在抓住核心内容的前提下,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同样可以帮助学生开启知识的大门,就象木偶剧的演员那样,手中的成就这样几根,但通过他们可以做出成千上万种的造型。在例题讲解的过程中,我可以毫无准备地与学生同步思维,共同审题,共同试探解题,共同得出正确答案,要知道如果教师有准备,学生无准备,而教师无论是知识还是能力都比学生强的基础上,怎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重庆市涪陵实验中学校  
电话:023-72861300  地址:重庆市涪陵区兴华西路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