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低效的课堂教学说再见
靳翠娥
不登高山不知山之高也,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小时就学过坐井观天的故事,但真正感觉到自己是井底之蛙还是在洋思中学之行之后。在扬州梅岭中学、在泰兴洋思中学学习的每一天,我都有大开眼界,醍醐灌顶的感慨。洋思中学从一所规模小、生源差的农村中学发展到今天在全国享有声誉的江苏省名校,洋思人经历了20多年的艰苦创业,洋思经验是不一而足的,我在研修班的学习也不过是管窥蠡测,但我已能坚信它对我未来的教学将会产生不可估量的深远影响。
契诃夫短篇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和房龙的《宽容序言》向我们揭示:人们往往因循守旧,思想保守僵化。我们在嘲笑、憎恨别里科夫和守旧老人的时候,殊不知我们的身上也或多或少有着他们的影子。思想的解放与创新是艰难的,有时甚至要付出血的代价,然而思想观念的更新是很重要的,人类社会的每一次进步总是以思想观念的更新为前提的。于丹讲过:心灵的力量是无穷的。可以断言,阻碍进步的就是思想观念的落后与保守。蒙牛总裁牛根生曾说过:“观念、思维方式的革命,远比技术、软件和速度的革命更重要。”洋思中学校长秦培元说了一句话,我记忆尤其深刻,他说,学校的现代化就是人的现代化,就是人的思想观念的现代化。观念更新很重要,一个学校最关键的是教师的思想问题。洋思中学打破我们传统的思维“惯性”,从相反的方向思考问题,提出“石破天惊”“耳目一新”的见解。他们提出的“先学后教、以教导学、以学定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结构,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教育理念以及 “兵教兵”的理论等,尽管遭到一些质疑,但于我都有振聋发聩的作用,我有一种想把他们尽快运用到实际的教学管理中去的冲动,也许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会验证其中的某些看法并不完全正确,并不完善,我都坚定地相信洋思中学课改的这一大胆的尝试的巨大价值,因为它具有极大的启发性,至少它触动了我的内心,让我对自己以往的教学进行深刻的反省,它将是促进我教学发生质的飞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
教学中,许多老师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学生上课打瞌睡,听课的兴趣不高,注意力不集中,一个问题讲了很多遍,学生还是不能完全理解,作业质量不高,甚至有许多学生抄作业。这样的结果必然是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而学校和老师能想出来办法也只是无限地延长学生的学习时间,知识反复讲,练习题大量地做。这样当然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学生、老师都被搞得身心疲惫,学生更是在这样僵死的学习中变得越来越失去活力,失去创造力。
我把目前的教育状况概括为:一是课堂教学效率低下,二是学生负担太重。“课改”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工程,也有一些喜忧参半的的尝试,“课改”是艰难的课题,有关民族教育的未来,我们必须有所作为。
洋思中学是有所尝试的,而且成果是丰硕的,也许有许有人要对洋思进行指责,我对这样的指责是不敢苟同的,我并不是说洋思是完全正确的,但洋思中学很多尝试却是非常具有启发性。
洋思中学提出并付之于实践的“先学后教、以教导学、以学定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结构是对改变目前这种“效率低下的课堂”所做的努力,并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下面我就具体介绍一下洋思中学的这种课堂教学结构。
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先提示课堂学习目标,指导学生自学,暴露问题后,引导学生研讨解决,教师只作评定、补充、更正,最后,让学生当堂完成作业,经过严格训练,形成能力。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是积极思考问题的,是紧张的,是得到解放,彻底实现学习主体地位的。
“先学后教”的“先学”不是漫无目的,随意的学,而是有目标、紧张、高效、循序渐进的自学。“先学”之前教师要讲一两句话,准确地、明确地提示课堂教学目标,还要指导学生自学,使学生明确自学的方法、目标、要求,让学生很快地通过引桥,上了自学的快车道。在先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促进学生高效地完成好自学任务,可及时表扬速度快、效果好,特别是能创造性的学习的学生;可给“走错”或“迷路”的学生说几句悄悄话,给他们“指南针”。但教师的话不宜多,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应通过行间巡视、质疑问难、个别询问、板演、提问、讨论等形式进行调查,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中疑难问题,并认真分析:是倾向性还是个别问题,是旧知回生还是新知识方面的问题,把主要的倾向性新问题进行梳理、归类,为“后教”作好准备。这实际上是教师在修改课前的教案,或者是“第二次备课”
“先学后教”的“后教”是在学生“先学”基础上,选择有倾向性的问题,选择性地教。在这个阶段,教师要做到三个明确:(1)明确教的内容。教的内容应该是学生自学后还不能掌握的地方,即自学中暴露出来的主要的有倾向性的疑难问题,对学生通过自己学已掌握的,一律不教。(2)明确教的方式应该是“兵教兵”。会的学生教不会的,教师只评定对不对,完整不完整,对“不对的教师”要帮助更正,对“不完整的教师”要帮助补充。我们都知道“教学相长”的道理,在教别人的过程中,学生思维激进,能进行积极的思考;同时一个人找自己的问题难,而是乐于找别人的问题,在找别人的问题时,自己也认清了这个问题。(3)明确教的要求。要不折不扣达到大纲规定的要求,不能就题讲题,只找出答案,而要寻出规律,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这样就从理论到实践架起一座桥梁,以免学生走弯路。
当堂训练,时间不少于15分钟,让学生在实践中,把刚学到的知识转化成能力;训练的内容重在应用刚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创造性地“做”不搞死记硬背,训练的形式是像竞赛、像考试那样让学生独立、快节奏的完成,这样的当堂训练好比战场上的高强度的综合训练,它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减轻学生课外过重负担必不可少的。它能检测课堂教学的效果,及时反馈准确的信息,便于教师课外有针对性的辅导。
在洋思中学听了关于“先学后教课堂教学模式”的几场报告,听了十几堂课,感觉到洋思课堂教学模式有以下的特征。
①紧张、高效
如果问洋思的学生,在洋思读书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他们会告诉你,在课堂上感觉很紧张,像考试那样紧张。学生自主学习实际上是从上课考到下课,这才是高效学习。老师布置过学习内容后,学生看书就像是在看试卷一样紧张。洋思人有这样一种认识,学生感觉不紧张的课堂不是好课堂。为什么学生在课堂上紧张才是好的课堂?学生感到紧张说明他们在积极的思维,说明他们的学习是高效的。试想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又怎么会打瞌睡、开小差。
②老师几乎成了“哑巴”,全过程都让学生自主学习
洋思中学提出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质就是课堂教学的全过程都让学生自主学习(不仅“先学”、“当堂训练”这两个环节,是让学生自主学习,而且“后教”这个环节,也是让学生自主学习,因为“后教”是会的学生教不会的,教师只做评定。)让学生自己学,让学生与课本亲密接触,让知识过学生的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这种课堂教学结构的最大特点。
③多练
练求多、练宜多是这种课堂最显著的标志。洋思中学校长秦培元在他的著作《素质与分数的抗争》中指出分数与素质是统一的,而不是对立的。分数是好东西,追求分数无疑是不可避免的。而提高学生学生分数无可争议的好方法就是多练。洋思中学每一节课都有练,寓练于整个课堂教学之中。
④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梅岭中学校长在谈到“教什么”的思考这个问题时,提出一个思考题:教学,是否就是传授知识。并指出,爱因斯坦说,大脑是用来思考的。“引领”是比“传授”更重要的教学手段,“能力”是比“知识”更本质的教学目标,教育是通过知识这个载体来培养能力。洋思中学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可以肯定不是传授知识型,而是注重对学生运用知识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⑤课后轻松
课后轻松,也是洋思中学这种课堂教学结构的一大特征。课后轻松来源于这种课堂是高效的,学生在课堂思维活跃,学会了,学懂了,练够了,课堂效率高,课后自然轻松。相反,我们传统的课堂,学生不动脑、不动手,轻轻松松,作业压到课外,各科都这样,则课外作业负担就必然过重,恶性循环,就会影响课外活动的开展。
在我们传统的低效率的课堂上,教师一味的满堂灌,教师只是追求完成教学任务,有的老师甚至只是在讲台上自我陶醉,学生学习主动性始终被压抑着,有劲使不上,学习兴趣不高,因此,这样的课堂教学我们不能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
教师讲了≠学生听了;
学生听了≠学生懂了;
学生懂了≠学生会了
学生会了≠学生会学习
这样的现状不能不引发我们思考:什么才是高效的课堂教学,什么是评价课堂高效的标准,很显然我们不能以教师教授了多少知识来评判,而是应该以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收获的大小来评价。洋思中学的这种课堂教学结构无疑是高效的,因为学生在课堂中的被动地位中彻底解放出来,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主动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是积极地在思考问题,思维得到了训练的,学生的收获可以确定比在那种传统的满堂灌的课堂上要大得多。因此,我们可以说洋思中学这种课堂教学结构在改变以往那种满堂灌的、填鸭式式的低效的课堂教学上做出了有益的尝试,是在原来低效的课堂教学上前进了一大步。而“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教导学、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我认为不是一种僵硬的死板的模式,而是遵循了课堂教学的规律,能积极引导我们的学生进行思考,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的,是能够避免一些无效的教学行为,是能够实现学生学习效果最大化的。总之,我认为很值得借鉴。至少这种课堂教学结构引起了我们观念的转变,让我们重新审视过去那种效率低下的课堂,而对它做出大胆而彻底地否定。扬州梅岭中学校长王力耕提出“课改”的底线就是告别告诉式的课堂,告别撒网式的教学。
虽然,从理论上讲洋思中学的课堂教学结构适应各个教育阶段,但它毕竟是从初中教育教学中总结出来的,它要真正运用实践到高中的课堂上尚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精力,研究一些具体的问题,但我相信它的前景是美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