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学习洋思之心得体会
何燕芸
踏着暖暖的春风,我和几位同事,来到了位于泰兴市的洋思中学进行学习。洋思中学创办于1980年,在二十多年的办学生涯中,从一所濒临倒闭的农村联办初中成为全国初中教育的一面旗帜,这样的成绩是如何办到的呢?我们所有的人都带着迫切的好奇心理,希望在有限的时间里找到最好的答案。
洋思中学现有7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有三千多人,但实际本市的义务教育名额并不多,绝大多数的学生是来自全国各个省市。面对这样的环境我又再一次发起了疑问,这样复杂的生源,如何才能保证洋思的校训——“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呢?带着这个疑问我走进了洋思中学的课堂,下面我就简单谈谈我对他们课堂的一点体会。
洋思中学的课堂是比较高效的。他们遵循这样一个流程:展示学习目标 自学指导 检测自学效果 老师进行讲解、点评 巩固练习(必做题、选做题、思考题) 归纳总结。这样充分体现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新的教学理念,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整个课堂真正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课堂全过程是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学习的过程,所有学生都处于主动积极和紧张有序的学习状态,且在学习中暴露出的问题可以及时解决。例如:物理课上老师很自然的引导学生确定学习目标,然后通过自己演示实验探究得出结论,充分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认识世界,最后老师总结知识并辅以相应的练习,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一节课下来,老师教的很轻松,而学生的注意力和积极性却依旧很集中和高涨。真正体现了洋思的教学模式: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当然,我还听了其他几堂课,他们都是这样,一节课一般只讲30分钟左右,然后就辅以训练,他们的训练也是经过精选的,分为必做题目和选作题目,这样既可以面向基础差的学生,又使基础好的学生有所提升。
回想我自己上课,总是不停的讲,生怕漏了什么东西没讲到,可有没有想过,这样很可能会让学生产生很大的依赖,总觉得老师什么都会讲的,自己也没什么好看的好学的了,我们竟然忘了,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要想让他学进去,首先要做的不是给他灌输知识,而是要让他树立对学习的兴趣,只有当一个人对某样东西产生兴趣时,才能事半功倍。我们也总是说学生懒,上课不听,作业不做,却没有意识到其实自己也有一定的责任,如果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到学生手中,学生是不是还会这样呢?看来这一趟没有白走,我们真的要好好反思一下我们的教学方式了。
面对以上观察到和思考到的一些问题,看来我们真的要对自己的做法进行一些改革了,我们要敢于放手,敢于去大胆创新,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如果我们真的想做出成绩来,就一定不能走形式,一定要把洋思好的东西用到我们的教学中来,并且也不能生搬硬套,要结合自己学校学生的特点,提取精华,剔除糟粕。所以我认为洋思教学模式踏出了一条课程改革的教学创新之路,为我们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可以借鉴的宝贵经验。
一、我们学习洋思教学模式就要注意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
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力求满足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每个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要深刻理解、体验洋思教学模式所倡导的“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一教学理念的内涵。
二、我们学习洋思教学模式就要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尊重每个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的尝试,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把化学教学和情感教育有机结合起来,特别关注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三、我们学习洋思教学模式就要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为他们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先学后教”既是一种教学模式,也是一种学习策略。学生可以充分体验和实践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自我评价这些学习活动,从而学会学习,形成适合自己的、科学有效的学习策略。
四、我们学习洋思教学模式一定要注意和我们自己的教学实践相结合。洋思教学模式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洋思的管理模式。学洋思必须首先要注意我们的教学管理模式,还要注意我们在教学设施、教学环境、教师队伍、学生素质以及使用的教材等各方面的情况。
五、我们学习洋思教学模式一定要首先进一步学习课程标准,要更加全面、严格地执行课程标准。我们的教学决不是为了应试!正确理解“每堂课都像考试那样”的真正含义,它强调的是学习的高效率,而不是推崇“考”这一教师的“法宝”。
六、“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宽学生学习渠道”,这也是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建议。音像、网络资源、计算机、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使用,会有效地增大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我们学习洋思教学模式一定要注意进一步发挥我们的现代教育技术优势。
七、我们学习洋思模式一定要有创新意识,反对“拿来主义”。我们要遵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去学习洋思模式,我们要结合自己长期以来在教学实践中积累起来的宝贵经验去学习洋思模式。
洋思中学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长期教学经验的沉积,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形成的。我们要学习别人的长处,以学生为本,以学为本,努力把教的过程转化为学习的过程。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己去揭示问题,让学生自己探索知识,让学生自去发现规律,让学生自己去归纳学法,让学生自己去评价效果。结合我们学校的实际,走出一条属于我们学校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