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识“庐山”真面目
——洋思之行我有话要说
王国廷
与洋思零距离,听了八节课、三堂讲座和两个座堂会,参观了校园,从与师生的交流中,结合我校和本学科的教学有不少感想,下面就此来说几句。
(一)自主学习是洋思课堂教学的灵魂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提倡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洋思中学的课堂上我明显地感受到学生已经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自主学习是洋思中学课堂教学的灵魂。它具体为“学习目标——自学指导——自学检查——课堂练习”四环节教学模式,在这个教学模式中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管理者,而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教师在学生的学习经验中渐渐失去了第一主角的地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强调学生的自主性,重在启发,贵在引导,妙在点拨,巧在如何帮助学生设计正确的学习线路,选择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中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活泼、兴奋的状态,让学生有自己的空间去探究、合作、体验、创造,完成教学活动。
第一节语文课则是学生主演的导游课,从古文的翻译、字词的正确读音、文章的写作特色、优美句子赏析到学完本文后的整体感受都是学生争着抢主角自我表演的过程。在课堂中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活泼、兴奋的状态。而教师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
第二节化学课,老师整堂课讲了大约十分钟,更多的时间是让学生自学课本、独立完成教师布置的自学题、在教师的引导下订正自学题完善知识结构、完成课堂作业。这节课给我一种学生动脑动手的“哑巴课”的感觉,体现了数学课以练为主的特色。
第三节 …
我认为这几节课某些环节对教材的挖掘虽然比较浅,有些地方对教材的处理深度不够,无法应付中考中个别题目。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洋思的老师注重的是让学生“会学”,培养的是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这一点正是值得我们进一步学习的地方。联系自己这几年在课堂教学中尝试“课前五分钟讲演”、互动学习、合作学习等教学模式,旨在锻炼学生胆量、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使小课堂向大社会延伸。总体思路是符合教学原理的,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过于肤浅,因一些主客观原因没有深入探索以至还没有形成有特色有成效的教学模式,本次的洋思之行使我获益非浅,为自己的教改之路开拓了视野、扩展了思路。
(二)全员德育是洋思校园管理的核心
参观洋思的校园和与部分教职员工、学生的对话,使我深刻的体会到“育人第一”、“德育为先”思想在洋思中学管理理念中已成为核心。走遍校园没有发现一张纸屑,下午临近放学,在综合大楼后面与球场交接的路上我发现了几张可能是接送学生的司乘人员随手丢弃的面巾纸,在这样干净的校园里会使你觉得此种平时司空见惯的行为是非常汗颜的。在学校食堂旁的洗碗处只见少数剩菜,几乎见不到饭粒,食堂里学生就餐已经结束,只见每一张餐桌旁整齐的摆放着饭锅,外层都套上了保温的塑料泡沫。洋思在细微处向我们展示着育人思想。每一个教室的宣传拦里公布了各项“周周清”、“月月清”的获奖名单和承包目标。在洋思,一层层的目标承包以及实现目标与经济利益的直间挂钩使洋思的德育管理渗透了市场经济的理念,具有时代特征,也使更多的洋思人站在德育教育的前列。
只有树立一个正确的校园德育管理理念,形成一股德育教育的合力,每一位教师以身作则,班主任积极探索和实践各种符合学生身心特点、行之有效的班级管理模式,一个学校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洋思在这方面给我们树立了榜样。
(三)自信心的激发是洋思成功的前提
心理学研究表明,即使是平时表现最差的学生,他们的内心也潜在着渴望被别人认可、渴望成功的欲望。有时适当的激励,可以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洋思中学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充分掌握并运用了这个杠杆。任何人进入学校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教学楼最高层“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八个大字。新生入学后学唱的第一首歌《洋思之歌》里同样重复着这八个字。开学后的第一次大型活动是老师和同学同台演讲,主题还是“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一个月后新生上台讲演的内容依然是“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平时教师在课堂内外一句真诚的表扬、一个赞许的目光……都能使每个学生都能真切地体验到进步的成功与快乐,从而产生进一步努力的欲望。如此强档的“我能行”的心理暗示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它和具体的学习措施结合使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力得到释放,这正是成功的前提,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自信心,如此良性循环让洋思的莘莘学子走上了成功之路,也让洋思中学成为中国的名校。
这个成功经验使我明白作为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时刻要变换自己的身份,时而是一个促进者,时而是一个合作者,时而是一个帮助者,时而是一个激励者,要让自己更多的时间是一个激励者,能给学生成功教育的老师一定能成为一个成功者。
总之,这次洋思之行,通过自己仔细的听、看、问,有不少收获,结合平时的观察、学习和教学谈了一些看法,这其中可能有不当之处,希望得到各位同行的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