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学后教”,“兵教兵”“当堂训练”
——反思洋思课堂教学模式
马 艳
连续10多年升学率100%,合格率100%,而且还能80%升重点高中!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这样的成果不能不引起各地教育者的向往和学习,这就是洋思中学所创下的辉煌成绩!今天我们也怀着对洋思中学神奇教育效果的谜团踏进了洋思中学的校门。
刚进洋思校园感觉就是除了在最醒目的地方上写着“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之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和大多数学校一样的教学楼、操场、宿舍楼、食堂等建筑物。心里突然冒出一个想法,这样平常普通的一所中学能有那么好的效果不?
抱着那丝疑虑跟着来学习的人流走进了公开课教室,听了两节课,一节是由副校长曹伟林老师执教的《因式分解(二)》。9:30上课铃响,教师首先让学生回顾因式分解的定义以及已经学过的因式分解的两种方法。紧接着就用投影仪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自学目标,学生自己读教材,看例题,教室巡视(5分钟);9:37师傅和徒弟相互讨论对自学目标的理解,9:40学生到前面板演习题,师生一起检查、纠错(5分钟);9:45教师讲解,师生共同总结出完全平方式 的特征(3分钟)然后让学生自己做课后练习题(当堂训练),9:55学生上前检查纠错,老师强调字迹工整、格式并讲评。接着请每个同学自己写一个能用完全平方式分解的多项式,考考同桌(2分钟)。而后出示练习题再让学生做并讨论式子 能写成一个整式的完全平方式时 为多少?(10分钟)老师点评并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最后本节课的课堂作业分必做题和选做题以及思考题。10:15下课。这节课教师的真正讲授时间只有10分钟。
此后我又到一楼的英语公开课教室听了一节课。这节课是以学生齐唱一首英文歌曲引入新课。它和上一节课的教学模式相似。老师用投影仪出示教学目标和自学指导。1分钟后让学生试着说说自己家乡的位置。引出本节课所要求掌握的有关方位的单词,齐读三遍。接着出示图片练习基本句型Where is 、、、。It’s north/south/east/、、、of Beijing。一组接一组练了6组。而后打开书听录音磁带2遍回答问题,练习学生的听力。在熟悉句型的前提下学生回答这道题很是踊跃。完了一波又是一波,接下来开始表演秀,先是小组内练习,然后上台表演。让学生在添加了自己独特的动作和丰富的表情把课堂推向了高潮。由学生自己在表演中熟悉对话中的基本句型,老师总结并让学生齐读,加深句型的记忆,最后完成课堂作业,必做题和选做题。同时老师当堂抽查几个学生的作业批改。
初次走进洋思的课堂,让人不觉得有些担心,一节老师只讲了10分钟左右的课堂可能高效吗?能让每个学生都弄懂本节的重点难点吗?然而他们做到了。她们从“最后一名学生做起”抓起,在课堂上,教师讲课的起点、提问的重点、巡视的重点、板书得到训练的均为后进生,让这部分学生的问题在课堂上得到最大限度的暴露,便于师生有针对性的辅导。这样,既让优等生能力强了,又让“差生”基本上解决了自己的疑难问题。同时实施“兵教兵”战术,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好的学生就成了学习差的学生的“小老师”,成了教师的“助教”,解决了老师“力所不及”的问题。他们坚持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严把质量关。使学生养成了一个来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做事习惯,避免了学生将学习中的问题逐渐积累,以致积重难返,导致学生“破罐子破摔”。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洋思的高效课堂模式,是在老师少讲的前提下完成的。老师坚持不做干扰学生自学的事情:如抄练习题在黑板上或者提醒某些同学等。总之始终要求老师少讲,把主角留给学生。看似轻松的老师其实在这段时间里是在关注着两类学生:行为习惯差的学生何等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老师用目光去关注学生,用目光去示意学生。其实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创造能力的发挥不在于老师讲得多,关键还是需要老师精心设计(即从备课开始就要定方案,课堂上实施方案时注意灵活运用,能针对学情作出必要的变动。)
这次的洋思之行,让我也开了一下眼界,当然也有了不小的收获。不过,我深知“世易时移,变法宜矣”,所以不会盲目去学洋思,但相信这次学习的宝贵经验让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