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思之行的心得体会
何竹梅
在学校组织下,我有幸到江苏省泰兴市洋思中学进行为期7天的学习、考察。在洋思中学考察期间,我们无时不为洋思中学领导和教师的敬业和奉献精神所感动,无时不为洋思中学高效务实的课堂教学所惊叹,无时不为洋思中学严格科学的精细管理所折服,洋思中学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虚心学习、认真研究、结合实情加以推广。对我来说,可谓大开眼界、受益匪浅,感触颇多。以下是我的心得体会,与大家共勉。
一进洋思,整洁的校园环境,安静的就餐秩序,整齐的上操队列,朗朗的读书声,让人感觉到洋思蒸蒸日上的势头,优秀的成绩有优秀的校园管理做基础。校内处处都贴有 “你能学好”,“使每一个学生合格” “没有差生只有差异”,“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好”,“每一个学生都能合格”, 的标语牌。时时刻刻都在提醒学生你能做一个好学生,提醒老师:每个学生尽管基础有差异,但经过教育,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明显进步,优生更好,差生进步更快都要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确立了“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办学思想,师生就有了信心、有了力量、有了智慧,老师才能真正实施平等教育,下功夫去教育每一个学生。教学楼相通的过道,餐厅的立柱及顶梁都精心布置,每根立柱上都有玻璃制的标语牌,不但能提示学生、规范学生、激励学生,而且还能提醒师生随时注意自己的仪表。顶梁上书写着英语单词、古代诗词、八荣八耻,便于学生在走路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同时铭记新时期社会主义荣辱观。可见洋思人培养学生用心良苦,体现了创新的发展思路
预备铃响过,学生迅速拿出下节课的课本,练习册,练习本,作业本,为下节课做好准备,作业本,练习本上有老师的签名和老师对作业情况的评价,包括作业的整洁情况,知识的掌握情况等等,教师的评价多为鼓励性的话语和善意的建议,充分体现了融洽的师生关系。在我们听的每一节理科学科的课堂上充分的体现出“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
(1) 展示课堂教学目标。让学生从整体上知道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要求。
(2) 指导学生自学。让学生知道自学什么,怎么学,用多长时间,应该达到什么要求,如何检察。
(3)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4) 检查学生自学效果,让中差生尤其后进生回答问题或板演。
(5) 引导学生更正,指导学生运用。学生观察板演,找错误或比较自己做的方法、结果是否与板演相同。学生自由更正。引导学生讨论,说出错误及更正的道理。指导学生归纳,上升为理论,指导以后的运用。
(6) 当堂训练。布置课堂作业。督促学生独立完成课堂作业。
从上课到下课,学习的全过程都是让学生自学,教师由讲授者变为组织者,真正地把学生解放出来了。老师有时放不开,不敢放手让学生自学,是因为不相信学生的能力,所以一定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学好。过去我们认为教师讲得越细,学生学得就越容易,课堂教学效率会更高。但是我们没有想到,这样做会养成许多学生不动脑筋的习惯,只是被动地听课,不愿主动地学习。其实书本上大部分知识学生通过自学都能够解决,老师的讲反而更耽误时间。洋思中学的经验证明,平时老师需要讲十几分钟的内容,学生自学三、四分钟就可以了。学生自学几分钟就开始做题,不会的再回头看例题或相互讨论,基本就能做练习题了。这个过程是个不断反馈的过程,不是看一遍就全部会了。这样,学生自学积极性更大,效率更高。因为老师规定学生自学几分钟就要做练习题,学生有一种紧迫感,不认真看就不会做练习题,落在别人后边,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所以学生自学比被动地听老师讲课积极得多,这样把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突出了出来。
我们之所以喜欢满堂灌,是惟恐讲不细,学生听不明白。传统的观点总认为教师讲得少,就是教师不负责,希望老师多讲。这些不是方法问题,是思想观念问题,说到底就是对学生信不过。思想观念不转变,教学只能停留在传统的教学上。
为了切实落实巩固每位学生的学习成果,他们还严格实施—“四清运动”。 “四清”,即“堂堂清(任课老师负责)、日日清(任课老师负责)、周周清(备课组长负责)、月月清(教导处、年级组负责)”,其实就是要求学生做到“课堂上能掌握的不留到课后”、“今日事今日毕”、“适时温故知新,巩固提高”。 “四清”是根据学生的基础差、起点低而开展的。“清”有两层含义:1.基础知识必须过关;2.老师心里要清:清楚我这个学科究竟有哪些学生清不了,哪些知识学生有问题。道理说起来并不深奥复杂,但真正按照这个要求并能持之以恒做下去,实在是难,很难。洋思“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做到了这一点。“四清”中,最重要的是“堂堂清”,每堂课所学的新知识掌握或基本掌握了,“日日清、周周清”才有可靠的保障。否则,课上留下一大堆问题,课后再怎么努力,时间、精力也不够用,“日日清”清不了,“周周清”也就成为一句空话。堂堂清,教师课后及时批阅,反馈周期越短越好,上午的试卷,下午要反馈;下午的试卷,晚上要反馈;晚上的试卷,第二天早读要反馈。“周周清”同样不可或缺。他们实施周五验收制度。不过关的学生就回不了家。看着其他同学都能回家,就自己不能回去,又还有谁不会“清”呢。 “月月清”就是月考。由教导处组织,试题请外地市人员命制,考试结果纳入对教师的考核。
洋思中学还有一个有效的校本研究模式——集体备课。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该校狠抓了集体备课。备课时,实行超周备课。先让每个老师汇报自己对下一周备课的情况,研究下周个体备课时的教学方案、自学方案、自学方式、自学时间及自学要求,学生在自学时可能会遇到哪些疑难问题,设计怎样的自学检测才能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如何引导学生解决这些问题等,集体备课的每一细节,都是根据学生的学来组织进行的。取众人之所长,最后由备课组长确定计划、进度、目标、流程、自学指导、思考题设计等。然后老师根据集体备课结果自己再进行个体备课。授课时,师傅总是一节不漏地听徒弟的汇报课,及时发现、研究问题,并通过评课会、计划会、总结会、考后分析会及各种交流会等多种形式的会议,相互交流意见和建议,群策群力,扬长避短地解决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洋思,许多师傅都是这样将自己十几年、数十年积累起来的宝贵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人的。集体的智慧、统一的教案,相互间的课堂观摩,再加上这样真诚的协作精神,使新教师迅速地走上一条从模仿到创新、从引进到创造的成功教学之路,青年教师成熟周期大大缩短。
在洋思中学,可以发现一个突出的现象事事有人管、项项讲规范,件件有落实,使学校的各项工作始终有条不紊、高效运行。洋思中学的成功得益于洋思人具有超前的意识。洋思中学无论是办学理念、管理模式、学生管理还是课堂教学模式,都是经过洋思人长期探索不懈追求形成的。我们学习洋思不能照搬洋思人的做法,而是应该因地制宜,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把洋思中学的经验做法内化为我们的行动指南——具有无私奉献、锐意进取精神,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还学生学习主人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