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实验中学教育科研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师培训 > 详细内容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综述
发布时间:2010/4/1  阅读次数:879  字体大小: 【】 【】【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综述
米   丹
1、引言
教师专业化发展已成为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的趋势,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也是当下教育改革实践提出的一个具有重大理论意义的课题。正是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进程中,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得到确认,教师的工作作为重要的专业和职业得到确认,教师发展的意义和可能得到确认。在人类社会面临深刻变化的时代,教师正被重新发现。
2、专业、专业化
“专业”或称“专门职业”指“通过特殊的教育或训练掌握了业经证实的认识(科学或高深的知识),具有一定的基础理论的特殊技能,从而按照来自非特定的大多数公民自发表达出来的每个委托者的具体要求,从事具体的服务工作,借以为全社会利益效力的职业”。社会学家利伯曼提出专业工作具有以下特征:范围明确,龙观的从事于社会不可缺少的工作;运用高度的理智性技术;需要长期的教育;从事者无论个人、集体、均具有广泛的自律性;在专业自律性范围内,直接负有做出判断,采取行为的责任;非赢利,以服务为动机;形成了综合性的自治组织;拥有应用方式具体化了的理论纲领。综上所述,所谓专业工作,应具备:(1)运用专门的知识、技能;(2)经过长期的培养和训练 (3)强调服务的理念和职业道德;(4)享有有效的专业自治;(5)形成坚强的专业团体组织;(6)需要不断的学习进修。
而社会学的专业化的概念定义为:一个普通的职业群体在一定时期内逐步符合专业标准成为专门职业并获得相应的专业地位的过程。
3、国外的教师专业化
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就强调教师的专业性质,认为“教学应被视为专业。”因为它是一种服务公众的形态,它需要教师专门知识和特殊才能,这些都要经过长期持续努力与研究,方能获得与维持。这是教育史上最早经由国际间的教育学者和政府人士共同讨论合作的对教师专业的确认与鼓励的重要文献。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教师“专业化”的建议,作为一种改善教师地位和工作条件的策略,1988年,“面向21世纪的教育国际研讨会明确”当前师范教育改革的核心是教师专业化问题“。培养具有专业化标准的教师成为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的目标。教师专业化是现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当代教育改革实践中,教师的工作职能出现了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极大地提高了教师劳动的复杂程度和创造性质。没有教师的发展,没有教师专业上的成长,教师的历史使命便无法完成。教师的发展是历史进步使然,信息时代的教育改革使然。同时,信息时代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为重新认识与发现教师,为教师发展又创立了越来越多的条件。
美国20世纪70年代中期提出教师专业化的口号,以提高公共教育质量,推动教学成为真正的专业。1976年美国教师教育大学联合会报告预言,教学能够并将自我实现为专业,同时激励为此作出专业的和有组织的努力。1986年霍姆斯小组在《明天的教师》报告中将教学从行业转换成专业作为自己的目标;同年卡内基教育促进会发表了《国家为21世纪准备教师》的报告。这两份重要的报告都提出确立教师的专业地位,培养教师达到专业化的标准,进而提高教师教育质量。
美国教师专业化发展,要求教师具有相应的教学实际能力,同时还主张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目的与教学内容的设计,扩大教师的自主权,促使课堂教学合理化。在教育实践中提倡反思,提倡研究,形成了教师反思运动以及教师成为研究者运动。在教师专业化发展10年以后,在美国,人们认为教学是使所有其他专业成为可能的重要专业;是形成今天教育和美国未来的专业。培养并支撑教师知识和技能的终身发展对美国国家是十分重要的。学校既是学生学习场所,也是教师发展场所。教师专业化发展就是要在学校教育过程中使教师和学生都获得成功。
美国教师教育改革将教师专业化发展作为取向,在各个不同层面上深入开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美国教师专业化发展运动对国际社会特别是西方社会的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许多国家将教师发展纳入政策视野。
在国际教师教育的改革中,许多国家从不同角度开始注意到教师发展的问题,也正是教师的发展催生了对教师的重新发现。重新发现教师、促进教师发展将逐步成为21世纪教师实践创新的主流话语。
持续了近半个世纪的教育改革浪潮把教师发展推到历史的前台。在当代教育历史进程中教师不是单纯的任务执行者,而是教育的思想者、研究者、实践者和创新者。在专业发展的路径上教师的主体地位、精神和意识得到了时代的推崇,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对教师的重新发现将对21世纪教育产生重大影响。
4、我国的教师专业化
通过主体间的理解和主体的创造活动去实现社会的进步,也是知识社会发展的突出特征。重新发现教师,重视教师的发展正是这一特征在当代教育中的表现。教师发展已成为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的值得重视的动向,反映了当代教育的重要规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教育改革的深化都要求把教师发展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同时也为教师的发展创造了可能的条件。
4.1教师是专业人员。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取向,也必将成为教师教育实践的主流话语。传统的观念认为:学者即良师,只要有知识,有学问就可以做教师,而没有认识到一个合格的教师不仅要有知识和学问,还要有与教师职业相应的品格和技能,有对教育规律和儿童成长规律的深刻认识,有不断思考和改进教育工作的意识和能力。现代的新的教师观应该是:强调全面培养学生的素质,特别是创新意识与能力,关注教育过程,注重教育意义的实现。这就要求教师要探讨育人规律,反思自身的教育实践并不断改进完善自己的教育行为,从而要求教师职业形象向研究型教师发展。
4.2教师的专业特性。教育科学是教师共同的专业,教育人,培养人的素质是每个教师都要承担的共同任务。同时教师的专业特性还在于,教师和现场情境不可分离,发生在每一个教育现实情境中的教育实践,互动关系,意义的理解和建构,是一切直接的教育最基本的单元细胞。这说明及教育、教师专业永恒的创造性和丰富的现实性意义,因此教师具有深刻、完整、全面、系统的掌握教育科学知识,并把教育真正作为自己的专业领域,才能彻底改变固有的知识本位与学科本位;才能在错综复杂的教育情境下做出最佳的教育行动决策,反思并根据行动结果灵活调整自己的行动策略;完整考虑教育情境的各个层面,理性的与学生沟通、互动、接纳他人不同的意见,具有专业自信;才能主导教育改革,并对自己的同事产生专业取向的影响力。
5、总结
师教专业化,师资高标准化,与在职教师进修制度化已成各国教师共同的发展趋势。
社会迅速发展,国际竞争日趋加剧,人才培养的要求也不断发生深刻的变化。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与国家教育能力之间的矛盾,从能不能提供和接受一定年限的教育转变为能不能提供和接受良好的、高质量的教育,对教育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质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提高教师的教育专业能力和素质作为新世纪教育改革的一个问题日益凸显出来。这是一个严峻的挑战,更是一个极好的机遇。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以提高师范教育质量为主题,全面提高我国教师素质,积极提高我国教师专业化水平,推进我国师范教育观念和制度的创新。
我国1994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教师法》就已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然而,我国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对“专业”“专业人员”的研究不够重视,对教师工作的专业性认识不足。社会上不少人,包括教育系统内部的一些人也认为中小学教师所教的知识较浅,没有很高的学术性,谈不上专业性,似乎谁都可以做中小学教师。部分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专业素质不高,教育教学方法不当,甚至错误,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化程度有待提高,说明教师专业化是中国教师教育的必然需求与改革方向。
在今天新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下,教师专业化进程应该和新课程改革紧密结合,激发教师个人自我超越的愿望,并发挥学生和家长的参与配合作用。只有专业化才赢得社会地位,才能受到社会的尊重。
众所周知,法官、律师读完大学本科后并不能理所当然就成为法官、律师,而必须通过考试,得到社会的认可;医生取得职业资格,必须经过相当时间的医院临床实习和考试。而教师的培养和聘用则缺少这个过程,或非常弱化。
教师专业化就是要求教师逐步提高自身的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实际上它反映了整个教师培养和管理模式的变化和转型,也意味着教师对自己新的责任和自律。调整教师教育的专业结构,对于小学和初中教师的培养,重视课程综合化和多样化;加强师范生的实习实践环节,把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兼顾学科专业学习和教师职业训练,积极实行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师范院校更应从以往单纯学历教育的机构,转变为学历教育和资格证书教育相结合的综合性大学。最终全面推动我国教师专业化的进程。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重庆市涪陵实验中学校  
电话:023-72861300  地址:重庆市涪陵区兴华西路2号